文/芨芨草
人人都有一颗心。这颗心的跳动随着人的情绪而起伏不定。所以,情绪是左右心律的关键因素。很多时候,人的情绪越不好,心跳就会越加速。而当人的情绪平静下来,心跳也就缓慢下来。
心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人如果能够保持心的平静,做任何事情可能会事半功倍。不过,保持心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人有比较高的“修行”。
普通人可能都达不到总是“心静”的地步,但人可以借助一些外部因素,来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平静,比如读书,比如写字,比如听听音乐等等。我则有一个习惯,每当静不下来的时候,喜欢去读一些关于“静”的名言或者古诗。挑出四句我经常读的,分享给你,你如果静不下来的时候,不妨也读一下,看看有没有好的效果。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
这是出自元代罗天益的《卫生宝鉴》里的两句诗。它的意思是说:人的心情烦乱的时候,就容易滋生百病;如果心能够平静,则万病都可以消失。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长期心情不好,是很容易生病的,比如抑郁症,大多是这样来的。所以,罗天益说,心静万病就能够消失。病消失了,身体就能健康。由此看来,心情和健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自己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去想一些好的事情来转化自己的坏情绪,因为不想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嘛。所以每当心不静,我首先会读的就是这两句诗,以此提醒自己:身体是最重要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一直很喜欢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总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想出这片桃源的景致:桃林成片,茅屋数间,一群鸡鸭休闲散步,偶尔有袅袅炊烟升起。世界一片宁静。
心不静的时候,想想那片桃源,想想那与世无争的生活,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那“世外桃源”的生活,不仅是因为景色优美,还在于生活的慢节奏。很多时候,现代人之所以烦躁不安,心绪不宁,就是在于高强度生活节奏的压力。
而偏远的桃源生活,没有什么可以“争”的,所以什么都可以不计较,什么都可以慢下来。这种慢,就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很多时候,我只要一想起那篱笆围着的里面,有桃花盛开,有花草相伴,有地可以种,有动物可以养,那种生活,就很神往。
“心远地自偏”。心放开了,就能平静了。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很多时候,人的“争”,都是为了前进,为了向上。布袋和尚告诉我们,“道”的根源,就是要“心地清净”。
人在这世上,不必要步步为营,处处紧逼。人的际遇,都是天注定的,所以,不要以为只管前进,就是好事。有时候,退一步也能海阔天空。
这是人的境界和格局。当我们能够放下“心魔”,洁净自己内心的时候,有时的退让,反倒能够成为前进的机缘。
懂得退步,也是一种智慧。人有时缺少的,就是智慧。不要把退步当成失败,反过来,它恰恰有可能正是赢的契机。
想通了这一点,心也就能够释然了。能够释然,自然也就能够平静下来。所以有时,名言或者古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存在。
★何思何虑只寂然,由来心静类修禅。
我并不是很了解蔡格这个人物,但我很喜欢他的这两句诗。总是觉得,这两句诗,是人境界的一个极致。
当人心归于寂然,万物可能就皆空了。这样的境界,跟佛教的修禅有相通的地方。所以,不要去对现世的物质生活产生忧虑,因为那一切,都是虚空的。心之所归,最终都是虚空。
既然这样,我们烦什么呢?我们的心为什么不平静呢?都是因为我们的“*”太多,所以思虑太深。如果没有这些物质的困扰,人的心就不会产生不静。所以你看,短短的两句诗,道出了人世修身的最高境界。
所以每当我读这两句诗时,就会觉得,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烦,什么都不用争,因为这一切,到头来都是虚幻的。想想人生不也如此么?百年之后,我们还会留下什么?又还能带走什么?什么都没有!既然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计较的了。
好的名言,好的诗句,总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我更想说,书中更在智慧的源泉,能够洗涤人的心灵,洁净人的灵魂。
所以,心不静的时候读下书吧,特别是这些能够让人平静的诗句,它能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