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三才位列,全靠着一灵真气流行其间,神秘莫测,随机造化。
可见,无灵不成天,无灵不为地,无灵安做人!
人为万物之灵长,因为我们具有心灵的力量。
放眼望去,大到宇宙间众星罗列,日月运转;
细细看来,小而大地上万物草木,霜露雨电,无不有其灵明的本性。
我们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给我们的种种灵妙时,正是在和大自然的灵性本体相沟通,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心灵的宇宙。
这就是灵感的源头!
进入其中,便会有无限的生机和灵妙,又何愁不能流芳万世呢!
关键是那一颗最最真实的心灵!
倘若我们沉醉在那功名利禄中,自然无法体会到诗意,因为诗意在于真情,而功利之心会伤害感情;
倘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体会到的只是那色、声、香、味、触、法,从而执着于尘世的境界,也就无法体会那禅机的灵妙。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本来清净,何须人为地去清扫呢!
01、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唐·刘商《酬问师》
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之中,空无实体的存在犹如透明纯净的琉璃,那深邃诗意的境界无人触及,而禅心已超越了诗的边界,进入更深的彻悟之境。
02、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魏晋·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悠然投身于浩渺无常的生命洪流之中,不以欣喜或恐惧牵绊内心,达至无喜无惧的自在状态。
03、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
鸟儿婉转的歌声足以让人驻足聆听,林间的美景足以使人抛却世俗的机关算计,回归自然本真。
04、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唐·温庭筠《宿云际寺》
高高的佛阁溢出阵阵清香,营造出宁静致远的环境,夜幕下的疏钟声声敲响,唤醒并滋养着修行者的禅心。
05、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
诗人的思绪与修禅者的心境共同沉浸于竹林的静谧中,任由世间凡尘如流水般流淌而过,自守一方清净。
06、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魏晋·慧远《游庐山》
在游历庐山的过程中,体味到了万物皆趣的本质,只要妙旨相同,趣味就会一样,一旦领悟,便能超越俗世的纷扰。三益指益者三友,三友又指友直,友谅,友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