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21 10:01:42

2016全国一卷 曾公亮传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取,考上)进士甲科,主管,任…县令)会稽县。民(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忧虑)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处理)政有能声,盗全都。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门)不闭。曾经)有使客使者(丢失。亡古同“无”,没有)(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追问)盗。公亮回复):吾境不藏盗,(大概,几乎)从者之(sōu,隐藏,藏匿)耳。搜查)之,(确实,真的)这样)。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任职)久,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经常咨访询问相当于“于之”,向他)。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密州民田产银,有人)盗取之,大理判罪按照强盗之罪)。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差别,不同)矣。”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照(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计较),将要)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担任,胜任)也。”使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完结,终了平息)。英宗即位,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 “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问)之曰: “通“赐”)宴不赴,)不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心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第二年),起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永兴军。停留 )一岁,还京师。不久)以太傅致仕退休),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停止)朝三日,公亮方厚端方忠厚)庄重严肃),沉深周密细致周密),平居谨守绳墨规矩),踩,引申为遵守)规矩;然性吝啬,动词,积蓄钱币)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偏向)之,暗中)子孙谋划),所有更张变更或改革庶事古时指各种政务政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赞同)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更加)信任安石。安石感激)其助己,故引擢提拔)孝宽至枢密以报答)之。苏轼曾经从容(私下)责备)公亮不能救正纠正弊病),世讥讽)其持禄保持禄位固守)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文化常识

1、字,在古代,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2、进士甲科:最初的科举没有甲科和乙科的区分,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到了唐明皇时期,为彰显文德,设甲科,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天下人的表率。“甲科”成为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明、清通称经过殿试的进士为甲科,未经殿试的举人为乙科。补充:应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明清时指乡试。补充:①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②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③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3、学士: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间设置学士院,成为“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參理机务,起草诏书。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录取时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一甲即授官职,二、三甲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学习三年后再授官职。

5、、习知朝廷台阁典宪

台阁:台与阁的并称。亦泛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例: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在官府里任职。

6、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首相:古代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7、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建储,立皇太子,即确定储君,或者说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太子为古代储君称谓,即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8、大理当以强

大理寺:我国古代的司法审判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唐代主要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宋代于刑部,御史台共同行使审判权;明代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共同行使审判权,但大理寺侧重于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以大理寺卿为长官,少卿为副职。

9、遂下有司议

有司:指官。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有”即“有……的权利”;“司”即“主管、管理”。例: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⑴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中书令为首官,起初由宦官担任,后也启用士人。下有中书侍郎为副职,中书舍人,为骨干官员,负责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⑵侍郎:官名。西汉侍郎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⑶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道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隋代始没六部,各部以尚书为正长官。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职,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

⑷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全国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官署;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⑸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的官署。

11、拜司空兼侍中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来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12、侍中:古代一度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始设于秦,侍中在秦汉之际原本只是皇帝身边的小臣,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获此荣誉后,可出入皇宫,经常伴随皇帝左右,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13、河阳三城节度使

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14、起判永兴军

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⑵判:担任通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

⑶通判:古代的中央特派员。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

⑷军、监:两宋的行政区划单位。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但各军、监皆不辖县;在宋代,军则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但也在宋代才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15、旋以太傅致仕

“师”“傅”“保”三者均含有辅佐和教导的双重意义。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为“三师”,专事对太子的教导。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为“三孤”。“三公”和“三孤”又统称为“师保”,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


2016全国二卷 陈登云传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任)鄢陵知县,征授被征召授予)御史,(出,离开京城)巡视)辽东,疏陈上疏陈述)安边境)十册,又请加速建立)首功之赏,改巡(改派巡视)山西。还朝,恰逢,正碰上)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认为)议不早决,由贵妃家暗中阻挠、破坏)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向皇帝上书直言),弹劾,揭发罪行)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偷偷觊觎;非分的*)储贰(太子),且广结术士讲求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的人)之流năng,从前,过去)陛下重惩科场冒籍冒籍,假冒籍贯,科闱弊端之一种),承宪妻每扬言公开宣称)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功臣权贵),簧鼓簧鼓, 用动听的言语迷惑人朝绅指朝廷官员)。不-但惠安妃子的名号)遭其虐焰,即中宫皇后)与太后皇太后)家亦谨慎地)避其锋矣,陛下享国帝王在位年数)久长,自(因为)敬德崇敬道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认为)不立东宫之结果)。干扰盛典(重大的典章制度),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不至何所,不能到达什么地步呢)?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同僚)亦认为)登云危,帝竟(最终)留中不下(将奏章留在宫中不下达审议)。久之,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朝廷大臣皆惮怕,畏惧)之。时方考选科道明、清時监察官员的通称),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害怕)于威,则摧刚为柔把刚强正直的人摧折压抑为软弱柔顺的人);壬午以后(迎合)于皇帝的心意),则化直为佞巧言谄媚,奸佞,使正直的人也变成了奸佞的人)。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jǔ yǔ:攻击倾轧),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因为)刚直提拔)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背着皇上,扶植党羽),遂嗜乞怜于是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向朝廷进言的路径,这里指言官)居其半。夫台谏谏官,监察官员、谏议官员,后合二为一)为天下坚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怎能)望其抗颜不顾情面直绳依法办事),为国家除大奸、巨蛀虫)哉!与其误用而贬斥)之,不若慎于始进状语后置句,在开始选拔时谨慎地考察)。因分条陈述)数事以献,出巡查)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通“屎”),囊:名词作状语,用囊包着)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官署中的佐吏)锺化民jī:携带;拿着帑币国库里的钱赈济)之。登云巡方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者三,风裁风纪,依法裁处峻厉雷厉风行)。以久之当擢京卿,多次搁置)不下,遂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文化常识

1、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中宫一词的由来是,因古代建筑宫城时,皇后的宫室都位于子午线上,而一般而言,皇后寝宫前是君王的居室,左右两旁夹挟著嫔妃的居室,后方多为太后及宫中年老女性养老之处,整体而言,是以周围建筑来衬托出皇后统辖后宫的领导地位,因而皇后又有六宫之长一称。

2、时方考选科道:

科道:科,六科给事中 ;道,都察院及下设的十三道监察御史。明清时期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俗称为两衙门。

3、近岁言官,

言官,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们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言官的权利算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明朝,言官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

4、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5、台谏:官名,唐时,台官与谏官分立。唐、宋侍御史、殿中侍御史与监察御史掌纠弹,通称为台官,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合称台谏。清代统归于都察院,职权不再分别,虽亦统称台谏,与宋之台谏性质有所不同。

6、寺丞:官署中的佐吏。如光禄寺丞,,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账目,唐以后始专司膳。

7、京卿:对京堂的尊称。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及大理、太常、太仆、光禄、鸿胪等寺的长官概称京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

8、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9、陛下: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


陈登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

2016全国三卷 傅珪传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不久)兼司经局校书。参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凭借)东宫恩,(被提拔)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不结交,攀附)刘瑾,瑾嫉恨)之。(认为)《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浪费;耗费过多),(降级,削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不久)(凭借)《实录》成,晋升)左中允,再(升迁)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礼部事务(比照)他部为简单),自珪(多次)有执争(“执挣”,坚持己见,不妥协),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请求)田百顷(建设)法王下院,中旨(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下发)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列)。珪(假装)不知,执奏(持章表上奏君主):“()()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天子(一起)署名),大不敬。”(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勿追究,皇帝自知理亏,下诏书不追究傅珪的奏章),田亦(到底,终于)止。珪居平日)类木(不会说话)者。(等到。同义词:①迨。如:迨诸父异爨。②逮:逮奉圣朝)(面对)大事,毅然执持坚持自己的意见),人不能(强行改变),(最终)以此(忤逆,违背)权幸(指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离职)。教坊司臧贤请(改变)牙牌,式样)如朝士(朝廷官员),又请改铸方印。珪(阻止)不推行,古代宫廷礼制对诸如牙牌、印章的规格式样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逾越。教坊司官员使用的牙牌印章级别低,固然是因为职业歧视,但也含有声乐歌舞官员不得干预朝政的意味,励精图治的皇帝决不允许破坏这个制度。明武宗是一个昏庸无能荒淫享乐的皇帝,沉溺于声色狗马之好,所以才纵容教坊司的官员逾礼。傅珪表面上是不顺从臧贤,实际上是不顺从皇帝。把拒绝说成是搁置,是语气委婉一点而已,没有实质的不同。搁置皇帝要求做的事,是需要勇气的)。贤日夜腾谤(肆意诽谤;大加指责)于诸(太监,封建时代的宦官)间,(希望)(使…罢职)珪。流寇 (处流窜的盗匪或流动不定的叛乱者) 扰河南,太监陆訚(打算)督师担任督师),下廷议(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莫敢先发。珪厉声曰: “师老民疲(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贼日(旺盛猛烈),以冒功(假冒功绩)者多,偾事者(fèn,偾事,败事。偾,跌倒)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jiāo qí,郊野,郊外)肘腋(身边,比喻距离京城很近)间,民嚣然(扰攘不宁)思乱,祸旦夕(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时间)及宗社(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吾(等辈,同类的人们)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极力陈述)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四十( 通“又”)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病)十事,语多(指斥)权幸,权幸(愈加)深(痛恨)之。会户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尚书孙交亦以守正恪守正道(被)违背心意。“见忤”有被欺侮之意),遂(假托)旨令二人致仕(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两京(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言官交章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臵 “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臵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不畏威权,坚持正直原则,也指相对能够焕发自己坦荡光明、健康自由的人格品质),家无储蓄,日给每天供给)为困难),乞(发放) 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岁隶每年供给官吏仆人的食米),以示优礼。又(认为)珪刚直忠(正直的言论),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回复)。而珪(恰巧,恰逢)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或其家属的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太子少保,谥文毅。

文化常识

1、庶吉士,亦称庶常。庶吉士:官名,亦称庶常,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以进士中擅长文学及书法的人担任。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清代设庶吉馆,殿试后朝考前列者入馆学习,称为庶吉士,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翰林院修编、检讨、知县等官。

2、编修:官名。唐史馆有修撰官掌修国史。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

3、司经局,司经局,官署名。南朝梁太子官署有典经局,北齐有典经坊,隋称司经局,唐一度改名桂坊,有洗马等官,掌太子宫中图书,初唐名臣魏征就曾任职于太子李建成宫中洗马官。辽仍称司经局,金詹事院有司经官。

4、校书:官名。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东汉朝廷藏书于东观,置校书郎中。后魏秘书省始置校书郎,唐秘书省与弘文馆皆置,宋属秘书省,辽属秘书监著作局,金、元属秘书监。元并掌鉴定书画。明清废。

5、左中允:清詹事府左春坊之属官。满、汉各一人,正六品,汉员兼翰林院编修衔。掌记注撰文之事。詹事府,中国清朝中央机构之一,创设于清朝1644年,该机构为模仿明朝旧有机构并加以扩充,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其中,置詹事、少詹事等官职。

4、左谕德:官名,唐朝开始设置,秩正四品下,掌对皇太子教谕道德。

5、讲官: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东宫侍讲官员。

6、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7、翰林学士:官名,掌起草诏令。

8、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9、左右侍郎:官名,正三品,相当于现今政府各部的副部长。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相当于现代的部长;副长官称“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个部有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

10、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

教坊司: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建于唐代,称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一度改名"云韶府"。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改教坊为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署。它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1、臧贤:明正德年间教坊司乐官,受明武宗宠幸。

12、牙牌: 象牙腰牌。宋元以后为官员身份证。因多系象牙兽骨制成,故名。其上书写官员官衔、履历。始见于宋。明朝正式定制,分为五种:公、侯、伯曰"勋",驸马都尉曰"亲",文官曰"文",武官曰"武",教坊曰"乐"。嘉靖中总编为"官字某号",朝参时持以出入宫门,否则门官止之。私相借者,论如律。

13、言官: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14、两京: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一般指长安和洛阳。宋代时有三京,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明代两京指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5、翰林院:始设于唐代,意为文翰之林,即文苑。别称“词林”。玄宗时,遴选擅长文词之朝臣入居翰林,以备草拟急诏,兼有撰写诗文、以颂太平之责。翰林院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另建翰林学士院,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出,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

16、东宫:中国古代在方位上也有很重的等级观念,在古代建筑中位于中央座北朝南是最尊贵的,除正殿外,就东西两方而言,以东为大,这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民间也是如此。太子称为东宫,是因为太子以诸皇子之首和储君的身份,地位仅次于皇帝,理所当然地应该居住在除正殿,即皇帝所居住的地方之外的等级最高的地方,而东宫也就成了太子的代称。

17、矫旨:也称矫,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

重要实词

①赞成。如;吾与点也。②结交,亲附。如: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①抵得上,等于。例:以一当十。②判罪。例:该当何罪。③掌管,

主持。例:当国。④充任,担任。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⑤把守。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⑥挡住。例:以当南日⑦担负。

适①切合,相合:适当 ;②舒服:适意。③刚才。如:适得府君书。④往,归向:无所适从。⑤旧称女子出嫁:⑥享有。如:吾与子之所共适⑦按照。如:处分适兄意。


陈登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与翻译(2)


陈登云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与翻译(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