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笔锋一转,提到已经灭亡几百年的南朝。南梁皇帝萧衍一心向佛,修建了四五百座寺庙以表虔诚,结果后来爆发“侯景之乱”,被困在宫里活活饿死。杜牧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唐朝皇帝佛道误国的担忧。
佛教自则天皇帝时期大兴,后唐宪宗迎佛骨,贬谪上书劝谏的韩愈,全国上下,佛教风头无两,大量土地用来修建寺庙,大批僧人不劳动,不交税,占用社会资源,而军政方面藩镇割据,中央王朝讨伐无力,大厦危危欲倾。
这些隐患,杜牧是看在眼里,但是未必能够明说,所以只有借助南朝盛极一时的佛教寺院在烟雨中迷蒙的景色,透露出个人的担忧。
这都未必算讽喻,因为这么一首风景绝句能起到针砭时政的作用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杜牧当时的一种心态表达。而实际上,这种担忧也并非只有杜牧才察觉到。高层其实也清楚这一点。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并平叛藩镇,为大唐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这些杜牧也是看到了的。但是唐武宗所倚重的李德裕,也就是早年用杜牧献策的老上司,和牛僧孺演出了晚唐自断经脉的“牛李党争”,这个时候作为牛僧孺幕僚的杜牧,则更加没有了政治上的希望。没有政治希望,那就只有寄情于别处了。
当时扬州是个歌舞升平的烟花之地,灯红酒绿的生活让这个年轻人找到了失意后享乐的绝佳妙地。杜牧在扬州十年,那是一个有钱、有颜、有才华的官二代扎扎实实游玩、享乐的十年。他能歌善舞,无所不通,来到这里,简直是来到了天堂。
杜牧后来回忆的时候,写了一首诗《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简直就是夜店男神的做派。任你心比天高,才比海阔,年轻人的心性在大时代颓靡的形势下,消磨在姹紫嫣红之中,还管他什么家国之事?
十年之后再回首,一切都成空。等杜牧回到京城,中央经过了“甘露之变”,政治形式已经非常差,作为朝官,杜牧连养活自己一大家子都做不到了,所以自请外放,离开政治核心。当然经济原因也许只是个借口,有可能只是看穿了朝政混乱,不想再蹚浑水罢了。
当时杜牧不到五十岁,就已经是这种心态。颜真卿七十五岁还出使李希烈叛军,最终死国,高适六十一岁进封渤海县侯,李白六十一岁欲投奔李光弼,为国出力,病死当涂,这就是盛唐的气质。和这些前辈诗人比起来,五十岁的杜牧还在大好年华就放弃了政治进步的机会,他的经历和作品风格将晚唐文风的衍变演示得清清楚楚。
初唐诗风,如桃李嫣然,虽然上承南北朝之风流,但是生机勃勃;盛唐诗风,如牡丹怒放,既得天地造化,又夺世间英才;中唐诗风,如满树石榴,明光满树,硕果累累;至于晚唐诗风,便如杜牧的紫薇花,柔美风流,却弱不禁风。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紫薇花在秋天的晨露中新开了一枝,虽然很好看,却没赶上春天与百花争艳。桃李都已经结果了,他们的美丽已经过去了,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
时代不一样了,我没有盛世的通天之志,就让我在这萧瑟秋风中绽放吧。
这简直就是杜牧写给晚唐诗,写给他自己的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