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渴望——
要求: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
1.分析题目。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由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两部分组成。其中已知信息分别是,叙述主体“我”和表现情感需求的词语“渴望”,表示现实中得不到的一种强烈*,希望愿望得到满足。考生需要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和已知信息共同构成一个主谓短语,表示自己“渴望”实现的目标、愿景等。如成熟、成长、进步、父爱、飞翔、阅读等等。
2.把握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已知信息“渴望”,它提示考生,要写自己现实中不能满足,或不能轻易实现的目标、愿望,因不能轻易实现才显得弥足珍贵。
3.明确题目要求。题目是半命题作文,考生在读懂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从而将半命题作文转化为题目明确而具体的命题作文,缩小思考范围,降低审题难度。个别考生,因粗心而忘记将题目补充完整,造成不必要的时分,留下遗憾。
此外,还要注意,题目要求考生不得写作诗歌,其它文体不限,这就需要考生写作之前先确定文体,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而不是文体混乱不清。题目对字数的要求是“不少于600字”,言外之意,就是字数最少600,但不能达到700字,一般而言,650字左右比较合适。一些考生往往对要求中的“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重视不足或忽视,或因过于强调“真实”,而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扣分。
【选材与立意】
【范文赏析】
我渴望微笑
对我来说,最大的渴望莫过于得到你的微笑。你的微笑对我而言是最大的力量。——题记
“这个问题都不会,瞎举什么手!”语文老师面无表情地抛下这样一句话,转身潇洒地离开教室,留下我一个人在凄冷的秋风里。
要知道,我是多么渴望语文老师能够微笑着对我说:“你做的已经不错了,要继续努力哦。”举手之前,我做了很长的思想斗争。手心里沁满了汗,湿漉漉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确定无疑,因为小组合作时,组员们已经帮我进行了补充。多少次眼睁睁地看着语文老师的目光跳过我,叫那些优等生。我只对自己说:“下一个就是我。”据我观察,语文老师等待优等生回答问题时,脸上溢满了微笑,我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甚至我一厢情愿地认为那微笑就是给我的。因为一直以来,我是被他忽视的一个差生。他不知道我过厌了差生的那种生活,更渴望老师的微笑,更懂得微笑背后的温暖和力量。
这段时间我很努力地学习,尝试着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希望以此带动自己各个方面的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改变就从课堂开始,改变就从得到老师的微笑开始。
距离下课,只有两分钟了。我内心充满了沮丧和懊悔,“举得再高又有什么用?”信心受到了极大地打击。
偏偏在我失望的时候,语文老师叫起了我的名字,我呆坐着不敢相信,等到站起来要回答时,激动地竟然忘记了答案的模样,仿佛变成了《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
我看到的是一张冷冰冰的脸,听到的是劈头盖脸的指责。似乎我刚才的举手是在捣乱,影响了课堂形象。
道路因为曲折,才充满美感。我对自己说,不久的一天,老师的微笑一定属于我。
【名师点评】考生抓住内心最普通的一种“渴望”——渴望语文老师给予自己如优等生一般微笑,来展开叙述。以充满火药味的冲突“这个问题都不会,瞎举什么手!”写起,吸引阅卷老师的兴趣。精彩的细节描写,刻画了自己内心情感变化的轨迹。考生在立意上并没有止于渴望不可得的痛苦,而是愈挫愈勇,对获得老师的微笑,充满信心,立意自然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