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抛砖引玉:
蕊上蜂飞悠自在,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花间蝶舞乐逍遥。
平平平仄仄平平
有人会说,你怎么能改动下联对上联呢?别急,请看下文说情由。
变换词序求合律蝶舞花间乐逍遥
平仄平平仄平平
此七言下联第六字当仄却平出律,导致句中双数位置“仄平平”失替之嫌!
其实,友友下联只须变换词序,让句中双数位置为“平仄平”交替即可:
花间蝶舞乐逍遥
平平平仄仄平平
——黑体字表示双数位置“平仄平”交替。
“蝶”在古韵及相应方言中属于入声字为“仄”,如今幼儿园、中小学规范读音声调为“平”。因此本文面向普通话语音规范交流的今人大众,为避免入声字及相应方言对格律初学者的干扰和困惑,以新韵为统一标准标注平仄。
七言出句第二字是平,属于平起式律格,末字平声,为“首句入韵”。其正格平仄依据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取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省略号表示“两平两仄交替”向“平仄竿”两端无限延伸。
括号内表示按按字数截取出来的正格平仄。
再依据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的对仗规则,可快速推知对句与出句正格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黑体字表示两层意思:
1.本句双数位置必须“平仄平”或“仄平仄”交替,简称“替”。否则为失替。
2.上下句双数位置必须平仄相反,简称“对”。否则为失对。
然后依据“前宽后严,仄宽平严”的变格原则,可知第一句字第一、三字和第二句第一字都可平可仄,其余都不能变格,否则会导致“中孤平”(句中两仄夹一平)、“后孤平(句末两仄夹一平)”、“三平尾(句末三字连平)”、“三仄尾(句末三字连仄)”,不能顺利通过诗词工具检验!
草民我在长期格律诗创作审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依据上述平仄格律基本常识,所进行的平仄变格,能顺利通过诗词网站工具检验,且每试不爽!
草民不才,调整下联词序,试以押韵的对仗抛砖引玉:
蕊上蜂飞好吻娇
中仄平平仄仄平
花间蝶舞乐逍遥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表示可平可仄。
上句末字“平起”,下句末字“平收”。
“平起平收”的对仗是早有先例的。例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平仄仄平平
风烟望五津。
平平仄仄平
——“秦”、“津”,韵母都是“in”,且属于同韵部平声字,是合韵的。
对仗与对偶的区别有人会说:头条“玩开心”,又何必认真讲究对联平仄规则呢?否!
若如此,不是玩对联,而是玩对偶。
对联与对偶的区别,我已有专章探讨交流,欢迎光临相关文章评论区探讨交流。这里侧重比较对仗与对偶的识别。
对联源于格律诗对仗。对仗有两种律格,即出句末字为仄和末字为平。
对仗出句末字为仄,是常见的。
格律诗中,押韵的对仗,首句与对句不但要求上下双数位置平仄相反,对应位置词性相同,而且必须使用同韵部平声字押韵。这是格律诗对仗最起码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是对联,而是修辞手法之一的对偶了!例如:
碧螺春,
仄平平
铁观音。
仄平平
——第二字上下失对,只是上下词性相同,这是对偶,而不是对联!
如果对句为:
碧螺春
仄平平
龙井茶
平仄平
——第二字上下平仄相反,名词对名词而词性相同,是对联。
对联中这种“平起平收”的对仗,可以仄声押韵,也可以上下句末用平声字而不押韵。
对联平仄与“玩开心”不是冤家如今市场上已经很难选购到名副其实的对联,头条首页“玩开心不拘平仄”的出句与对句比比皆是,大有推波助澜之势。长此以往,联将非联,对联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传承堪忧!下图是市场销售的对联印刷品,符合对仗基本规则吗,理由是什么?欢迎在本文评论区一并探讨交流!
出句“大漠残阳驼峰耸”是否也符合对仗规则?理由是什么?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有其体裁形式规则。大家只有自觉遵守,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否则,只能是对偶修辞手法的标语口号而已,对联艺术瑰宝就会被肆意歪曲和践踏,我们将会称成为断送对联艺术瑰宝的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