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多数人的失望,周总理、*对李四光寄予了厚望。瞧着国家*殷切的眼神,李四光坚定的说:“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很大,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出油。”
听到这句话,*、周总理心里舒了口气。
对于科学家来说,从来不是无的放矢。既然李四光这样说,那自然是有把握的。事实上,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早就给出了不同意见,按照他的研究来看,中国不仅不贫油,还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资源。
在李四光的建议下,国家单独成立了一个石油工业部。这个部门将多个部门联合起来,集中人力、物力,全面进行石油勘测,只为找到石油。
不久,一场大规模的全国石油勘探战役打响了!
新疆、华北、东北、四川等地,相继传来了捷报。尤其是东北地区,更是发现了厚度高达四五千米的新生代沉积。这意味着,松辽平原一定拥有大量的石油蕴藏。
本着先易后难的道理,李四光将松辽平原作为主战场,开始挖掘。随着时间推移,松辽平原第一口探井大量出油!
得到消息那刻,已经七十岁的李四光,不由得热泪滚滚。
谁说中国贫油?中国不仅不贫油,还拥有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一刻,当初孙中山先生所说的“蔚为国用”总算得以实现。
1964年12月,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指出:
“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一句“我国地质专家”,将李四光抬到了极高的位置。
可这并非他一生的终点,甚至只能算是一个小插曲。诚然,他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他在其他领域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譬如原子弹、氢弹领域。
或许许多人会疑惑,一位地质学家,为何会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做出贡献?早在中国未曾进行两弹研发之前,李四光就敏锐的意识到新中国需要铀矿资源。为此在回国的时候,他从英国特地带回来了一台伽马仪。
正是这台伽马仪,为之后寻找铀矿发挥了关键作用。正是发现大量的铀矿,铀产能才能完全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
而在李老生命的最后几年,更是将多数精力投入到了地震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中。地震于一个国家来说,造成的危害不亚于一场核打击。当亲眼见证了地震带来的危害后,李四光决定用毕生所学,去破解地震的“秘密”。
地震,说到底就是一种地质现象,多数都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造成。若是能构造相应立场,进行研究、观测、分析,乃至于掌握其动向,那必然能精准预测。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理论可能。
李四光在这条路上还没走多远,才刚刚对一些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进行预测后,就不幸与世长辞了。
结语2009年9月14日,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位感动中国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蔚为国用”四个字。
与常人想象不同,这位科学家也曾鲜衣怒马、也曾独自彷徨。他有过失望、无奈、绝望,却从不曾放弃希望。
李四光一生,与世界充满了联系,唯独深爱着中国。无论这个国家贫穷、弱小,亦或强大,只因这里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