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编者按:在大银幕上为优秀共产党人光辉形象树碑立传,伴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不论是江姐、赵一曼、董存瑞,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焦裕禄、孔繁森,新世纪以来的任长霞、杨善洲、郑培民、邹碧华……这些银幕上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英模纪实和扶贫脱困题材中涌现的共产党员形象分外生动鲜活。与一般剧情片不同,依据真人真事改编,依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描绘典型环境,艺术摹写、呈现其人其事,且片中主人公就是以传主的真名示人,都让这类反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电影,共同汇聚成了意蕴丰赡的共产党人形象谱系,积极扩充了国产人物传记片的内涵与外延。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伴随着那个年代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传唱,早已深深地烙印进国人的集体记忆,成为新中国重工业奠基年代不朽的丰碑。
《铁人》海报
2009年,由尹力执导的电影《铁人》公映。由吴刚饰演的王进喜,在新世纪中国的大银幕上,树立起一位工人阶级的典范形象。电影前半段延续了导演在《张思德》中的黑白胶片呈现的探索,后半段则以彩色风貌再现了当代石油工人的迷茫、困惑,以及困顿挣扎后的重拾自我,精神上再次“归队”。
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尹力回忆说,当初拍《张思德》的时候,在黄土高原,一棵树一棵草都没有,刮起风来遮天蔽日,那个时候说以后这种戏不能拍,结果紧接着拍《云水谣》,高原反应每个人嘴唇都是黑的,每天都有人倒下来输氧,觉得可能这一生拍得最苦的戏也就到此为止。
“结果又拍了《铁人》,从克拉玛干沙漠到黑龙江大庆,冰火两重天,200 多人的队伍 50 多辆车,每天如履薄冰。我的血压一度飙升到近200,经常是打着吊瓶坐在监视器前。用铁人精神去拍铁人,这一点都没有假。”
《铁人》摄制组
“《铁人》公映前,我给自己刻了个印,刻了‘不堪回首’四个字,后来我又给磨平了。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不开心,进退、左右……如果我没有信念,如果我不把这份信念传达给摄制组每个人,这个戏就有一百个理由停在那。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这一个戏,而是我对于电影的爱,如果仅把它当成是一个项目,一个活,可能找就坚持不下来了。”尹力说。
以下以受访者口述形式呈现。
导演尹力在《铁人》片场。
【口述】
在公共信息、公共文献之外,让人物接地气、有呼吸
《铁人》这部电影当年是全国总工会先找到编剧刘恒,再找的我。在这之前,我们俩合作过《张思德》和《云水谣》,从默契程度上来讲,自然没得说。
王进喜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即便是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是人人都向往的,甚至是可以企盼拥有的。他干嘛非要去当“铁人”呢?零下三十多度,睡在钻井平台上。被当地老百姓看见了,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铁人”这称号是这么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日报》评选百年以来影响中国的十大人物,有孙中山,*,*,李四光,鲁迅,其中还有王进喜。可见他虽然是平凡的人,干了不平凡的事儿。所以工业题材,劳模事迹,真人真事,命题作文。交给你了,怎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