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书时,老师常常会讲述名人的故事,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在数学领域,有两个必提起的人物:华罗庚、陈景润。
关于华罗庚,总是会和勤奋、好学挂钩。他在杂货店当伙计,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客人来买东西,他就招呼;客人走了,他继续埋头在包棉花的废纸上演算。夏天店里热如锅,蚊子熙来攘往;冬天冻得鼻涕流下来,他依然一边卖东西一边计算数学,由此成为了大数学家。
在这些故事版本里,一个勤奋刻苦的天才少年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同时代其他人,以及他的弟子眼里,华罗庚是多面的,他没有那么完美,热衷名利,痴迷头衔,和同事关系不佳,提早结束了自己数学家的创造生命。
但谁都没法否认他的成就。
他的一生,相当传奇,足够精彩。
华罗庚在湖北宜昌制药厂
清华的三次破格,他从助理员被提拔为教授,却被同仁孤立1930年,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看到后激赏不已,很想认识一下这位作者,邀请他来清华教书。
从论文功底和演算过程来看,应当出自留学生之手,然而熊庆来找遍归国留学生名录,却都找不到这位叫华罗庚的人。
少年华罗庚
经过多方打听,熊庆来才知道华罗庚没有出过国,他只初中毕业,却凭着三本教材,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6篇论文。
熊庆来觉得自己发掘出一匹千里马,跟校方争取名额,力邀华罗庚来清华。
第一次见面,看到这位面有菜色,腿有残疾的年轻人,熊庆来暗自惊讶。等稍微聊了几句,见华罗庚回答敏捷,熊庆来才放下心来,是他要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