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了,紧接而来的就是志愿填报这一关键环节。
近年,我国多所高校提出“零门槛”、降低门槛转专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都宣布了更为灵活的本科转专业政策。同时,市面上各类高价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也层出不穷。
学校、专业、城市……一纸志愿背后,有太多难题。澎湃问吧此前邀请到教育咨询专家詹建国、严红,与澎友们讨论怎样选专业才不后悔。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听听大家怎么说。
02:10
专业怎么选?
——教育咨询专家这样建议
@纸袋玫瑰:究竟该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在填的时候,什么应该是第一考量呢?个人兴趣、城市发展、专业前景?很少有人一毕业就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吧...
严红:选学校和选专业没有标准答案,具体要看学生的兴趣、能力特质,在国内读大学还是在国外读大学等因素综合考虑。总体来说,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本科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也基本都在9-10年级,开始通过各类学术兴趣研究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始兴趣的探索。
@澎湃网友Fj2An2:请问现在什么是热门专业,什么是冷门专业?
詹建国:与其说热门和冷门,不如说对学生来讲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更有意义。但如果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总体来看,以数理学科为基础的一些科技类相关的专业就业需求量更大一些。比如: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此外,数字媒体艺术、金融财务、医学等就业也是不错的。
冷门类的专业主要是就业需求相对较少的专业,如文学、哲学等专业。但是如果学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并且学得很好的话,也能有较合适的就业,毕竟我们国家现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很迅速,优秀的、有核心能力的学生就业都不会太差。
@MagicWaltz:前些年,国内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很多年轻人都将进入互联网大厂视作高薪和光鲜的选择。不管是建筑学、环境学、社会学,还是别的什么专业,毕业后都一窝蜂地涌入互联网运营或者产品这样的职业,将学了多年的原专业彻底抛弃了。这样的就业浪潮,会不会导致大量的人才和教育资源浪费?你们对此现象怎么看呢?
詹建国:这位同学给你点赞,你有这样的认知真的很难得!的确,过去几年,很多年轻人毕业之后都会一股脑地想办法进入互联网等行业,对这样的职业选择我们只能说,存在即合理,就像施一公教授点评过,很多优秀人才前几年都一股脑去从事金融一样,薪资待遇的确是人才资源配置中那只无形的手。
但是,长期的职业生涯良性发展仍然需要兴趣和优势能力,我们看到任何领域的优秀人才无一不是在自己的兴趣领域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更有袁隆平、吴孟超这样的国士大家,除了兴趣、能力之外,由高尚的信念主导着自己一生的追求!
所以,且不说国家层面的人才教育资源浪费,单从个体上来看,最终每一个选择都需要面对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是追求短期快钱的价值,还是长期的职业成就。我们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怎么看!
学校VS专业,哪个更重要?
——澎友们有话说
学校 城市更重要
@谦谦叭叭:如果是在985和普通院校中选,院校优先。985以下院校,专业优先。另外城市优先级大于院校专业。城市能基本决定高校各种资源的量级, 例如北京的某大专院校甚至比保定的普通一本院校更具就业优势。城市还决定了你的视野、人脉,选择自己向往的城市就学,是帮助自己留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捷径。
@打到月零星:大学 城市>专业。大厂员工表示,985/211是条硬性要求,没有985/211简历会被直接淹没。
@澎湃网友Uniymy:专业最不重要,你们问问那些一般大学就业的,十个专业九个不对口!
@半老青年:国内的就业现状,还是更看重学校的牌子,选学校吧。从前途和“钱途”看,选学校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专业优先
@伊丽莎白的鸭:选专业!专业大于学历!铁路类大专毕业就能进铁路局,累是累了点,但是比起专业一般,只能天天顶着个本科学历去面试销售的人来说,好太多了!
@华仔看社会:专业优先,大学其次,城市最后。
理由很简单,专业是您自己喜欢的内容,而且一般具有相对的主动性;大学的录取往往存在一定的被动性,特别是对成绩没有特别突出的学生;至于城市,在教育阶段能选北京最好,东南沿海城市其次,其他的基本差不多,而且毕业后可以再选择,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都可以再选自己喜欢的城市。
@xx6688:在分数确定的情况下,换专业不会导致学校层次有太夸张的变化。这时专业优先于学校。理由如下:①虽然可以换专业,但那并不容易,非常规路线。②选喜欢的专业,无论如何比不喜欢的专业更心理舒适些。③我说的专业优先,更多是指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不是那些别人说的更有前景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