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骨文中,有或者用侧视之右手状来表示,也就是又,借用表示有无之有。或者用
来表示,这一字形结构意义不明,有可能是牛字的异构,古人以蓄养牛以为有,因此借用表示有无之有。到了金文,有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以从又持肉(右手拿着肉)为有,但到了小篆,有则又改为从月,隶变后楷书写作有。
有和无相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世间万物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生于无,以无为本,但人们又可以从有之中体会无的境界。老子曾用车轮、陶器、房子来做比喻,说明有和无的相互依赖,说这些之所以有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它的无和虚,但是这种无和虚必须依靠有和实才能体现、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连事实的存在都没有,怎么去谈价值呢,如果没有“有”的存在,怎么突显“无”的存在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写“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联想当时的情景,的确是无声胜有声,然而这种无声的境界又是因为之前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烘托的,无声在有声的衬托之下才形成了那一刻的美。所以,有和无相对,但有无相生才是一个含有无穷妙趣的世界。
我们可以看到,“有”必然就代表着一种存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从零到百千万,对于有而言,它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存在。也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有”这个字来表示存在,比如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和长庚其实都是金星,天亮前后出现在东方,傍晚时刻出现在西方,所以这句话就是述说一个客观现象、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事实上在由“有”组成的很多词语句子之中,也都隐隐约约带有“存在”的意义,比如有人,表示存在这么一个人,有朝一日,表示存在这么一天。这种存在的意义不是很明显,但确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