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接连看了一些经典类的名著。有的是看的书籍,有的则是看的电影,也有的是听的评书,可以说形式多样,不一而足。
《道德经》我是看书的,前后接连看了多次,每次都有一种常读常新的感觉。以前的一些困惑,看了此书以后,竟也有了答案。我想这就是阅读经典的意义吧!它能为我们指点迷津、解疑释惑,解答我们人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为我们指明前进的路。
由于《道德经》相对深奥,我不敢说现在到底学得了多少知识,只是觉得自己的眼界比以往知道的更宽泛一些,一些人世间的事也看开了一些,懂得了一些以前并不知道的道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也有了一些变化。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这一生,不可过于要强,要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不可过于贪婪,要懂得舍弃一些,才能更好的得到。人这一生,应该知晓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柔弱生之道,刚强死之途。人活着,身体是柔软的,死去则是坚硬的。树木挺拔、坚硬,遇到狂风,则会倒去,小草因为柔弱,却能屹立不倒。
本书还告诉我们,人生要懂得示弱,不可以强示弱,凡事不可强出头,处处树敌,这样就会遭遇祸殃。反而处处示弱,却能够更好的保全自己。当然诸如此类的智慧还有很多。
鲁迅先生的《呐喊》最近我又完整地读了一次。总的说来,应该说前前后后读了多次了。每次阅读,都会有新收获,从来不感觉乏味、厌倦。
以前阅读的时候,总感觉文章有些晦涩的感觉,一些句子感觉理解起来过于深奥,现在看来也就感觉道理是这样的明了。先生通过记录一些人,一些事,往往都会揭示一些道理,起到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效果,对人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如《一件小事》这篇文章,借我的一次乘车,因为一位老妪过马路不小心刮碰车夫的车,不幸摔倒的小事,责任在老妪,车夫主动承担责任,我却劝车夫多事,讴歌了车夫人性的伟大,折射出我内心的小来。典型的“以小见大”手法,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这件事,在我们今天看来,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不是有那么多碰了人,逃逸的吗?不是也有遇人于困境,而选择逃避,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吗?不是还有那么多无聊的看客存在吗?
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仅对于他生活的时代有意义,就是在今天,依然有他积极地影响。一些所谓的鲁迅过时论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阅读经典才是。
以前读先生的文章,没有太多印象,大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淡忘了。现在读起来感觉先生竟然写的这样好。
《故乡》里的闰土,是先生儿时的玩伴,写了一起玩耍时那些有趣的事,真是让人终身难忘。老年的闰土,迫于生计,竟也成了木偶人,前后对比,又是多么的凄凉。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的变化之大。
《社戏》里写自己住在外祖母家,与小伙伴们一起去看社戏的情景,环境描写是那样的美妙,语言是那样的优美,环境也是那样的静谧,用词的贴切,情感的真挚,真是让人沉入书中,欲罢不能。尤其是偷吃豆的情景,更是有趣。
经典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虽经历时代变迁,依然是历久弥新。它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讴歌人性的伟大,揭露现实的丑恶,催人奋进,引着我们向着真、善、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