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怎样考虑的?为什么公布的名单中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建设学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回应和解读。
“双一流”是如何认定的
在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认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首轮建设实际成效以及各方面意见,经专家咨询,确定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一是不作大进大出的调整;二是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三是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
为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与首轮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的一大变化,是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
“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赋予部分高校建设自主权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放权的主要考虑,一是两校学科建设可不拘泥于一级学科,建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确定优化;二是对两校实行目标管理,权责匹配,强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方向,明确冲顶世界一流的阶段性梯次目标、标志性成果及时间节点;三是两校要建立适应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体系。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扩大学科建设自主权在本质上是压任务、担责任,为的是更好地激发高校的建设活力,而不是给高校分层,也不是贴标签。三部委将在后续建设中,陆续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的自主建设学科的权限。”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