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在他妈妈的帮助下,逐渐地开始喜欢学习了,不仅放学后能主动完成作业,还想提前预习课本。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还请李雷妈妈分享她的教育方法。
关于,你可以点击阅读。
李雷妈妈无比欣慰。但是,她心里还有一个不安,就是李雷常常是学了后面忘前面,也不会举一反三,同样的问题,换个问法就不会了。
李雷妈妈发现,她身边很多人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绩就是很难提高。
她想起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于是,她立志要找到学习方法的杠杆,并且这次不再靠偶然了。
李雷妈妈在网上看到各种专家说着各种方法,犹如百家争鸣。
可是,专家们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拿出可靠的证据,好一点的不过就是找个名人背书而已,依然没有说服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一些靠谱的东西。
早在2007年,美国国家教育部就针对哪种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这个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结论是,能被科学证实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4种。分别是间隔学习、经常测验、建立连接和混合练习。
接下来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4种方法。
1、间隔学习李雷的补课班几乎占满了他所有的时间,两眼一挣,忙到熄灯,一刻不敢倦怠,生怕落后。但他常常学了后面忘前面。
为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对夫妇教授,罗伯特·比约克,伊丽莎白·比约克,共同研究并发明了一个记忆力理论模型,它能完美解释各种关于记忆力和遗忘的现象。
这个理论说,人的记忆有两种强度,一种是存储强度,一种是提取强度。
存储强度不会随时间而减弱,它只增不减。接触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强。
而你会忘记一些事情,是提取强度减弱了。
说白了就是,你没忘,那些信息还在你脑子里,你只是想不起来了。
那么,要想对抗提取强度的弱化,就在感觉有点忘了再复习。因为每次提取,强度都会增加,而且,提取时越困难,效果越好。
李雷之所以记不住,是因为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被灌输知识,很少有提取的动作。
也可是说,学得快,忘得也快。
奥克利在《学习之道》书中说,主动忘记的时间对大脑来说非常重要。有人练习难度很高的钢琴曲,很努力地练,可就是弹不好。神奇的是,过两天再弹,一下子就会了。
大脑和肌肉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用进废退,越练越强。
一段练习后,你要给它们生长的时间。肌肉生长新的纤维,使原有的更加粗壮,神经元生长新的神经网络,来匹配你新学到的。
所以呀,为了更好的记住,请先忘记吧。
2、经常测验我先给你来个测验,你知道人为什么会做梦吗?
这个问题你要说出来,并且说清楚,而不是在心里模糊地一带而过。
很多人都有过“我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说不出来”的感觉。要我说,这其实是一种幻觉。
尤其是对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这种幻觉很容易误以为自己会了,结果考试没得分。
为什么说不出来就代表不会呢?
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活动。
用高级一点的说法就是: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是马克思说的)。
如果你说不出来,也就写不出来,考试时就是白卷。
所以,要经常测验,测验不仅是记忆提取的动作,而且还能查漏补缺,消除幻觉。
而且心理学家发现,越是相信自己能行,结果发现不行的时候,印象越深刻。
测验不一定是考试,也可以是游戏。
让孩子扮演老师,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家长。此时家长作为学生,要向孩子提问,引导和考验孩子能不能给家长讲清楚,逻辑是否通顺,思路是否清晰,能不能多列举几个例子,多打几个比方,能不能把这个知识和其它的知识联系起来。
能做到这种程度,说明是真正的融会贯通了。
3、建立连接2017年美国教育学家格雷格·邓肯(Greg Duncan)领导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一个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凋零效应”。
邓肯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育学院的杰出教授,他在儿童贫困、学校入学技能和不平等方面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
什么是凋零效应呢?
如果你让学生突击式学习或者提前学,事实证明,确实能快速提高成绩。但是,这个优势很快就凋零了。
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就那么多,就摆在那里,别人早晚也会学到那些知识。只要记住并按照流程操作,人人都能学会。
而此时,先发优势就变成了后劲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教育,都有这个凋零效应。
因此,想要真才实学,你需要“攀亲戚式”学习。
什么又是“攀亲戚式”学习?
攀亲戚是一种社交策略,比如某人通过几轮询问对话,和对方攀上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从而建立了一种连接,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把这种攀亲戚的精神用在学习上就是,为你学到的新知识,攀上已知的旧知识,用熟悉理解陌生,使其之间产生某种联系,以达到加深印象、快速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
你能看到的,是知识之间的连接。看不到的,是脑子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