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的主要内容,我爱这土地内容及创作背景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7-19 14:56:25

艾青是“五四”以来我国最具代表性、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是“自由体”诗歌最有影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他的句句诗篇皆是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淋漓尽致地抒发着中华民族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气势磅礴地表现着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

我爱这土地的主要内容,我爱这土地内容及创作背景(1)

中国近现代诗人艾青

艾青(1910-1996),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艾青幼时因着算命师傅一句“克父母”的断言,被送到村子里最穷苦的人家去寄养。这家的农妇名叫大堰河,是一个身份卑微的童养媳。虽然生活拮据,但大堰河对艾青很是疼爱。艾青出生于地主家庭,成长于农民家庭,血管里流着农人的血液,亦与劳苦大众和底层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1928年,艾青进入杭州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学习。1929年,他奔赴法国留学,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初,艾青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却于不久后被捕。他在狱中创作了不少诗,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发表后引起轰动,让他一举成名,从此登上诗坛。1935年,艾青出狱,次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我爱这土地的主要内容,我爱这土地内容及创作背景(2)

青年时期的艾青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艾青辗转于山西、广西、重庆等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艾青和当时文艺界的众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11月17日,艾青满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发出了诗人的呐喊,创作了《我爱这土地》,并发表于同年12月在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以鸟的意象代替了诗人自身的形象,通过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类比诗人自己与祖国生死相依的决心,直抒胸臆,衬托出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整首诗由祖国大地遭受践踏的痛苦,延伸到中华儿女心中长期积郁汹涌的悲愤,再到难以遏制、无止息的激怒,再到抗争后必会迎来曙光的温柔与宁静,层层递进,诠释了作者面对山河破碎、家国凋零时的心境,也表达了自己抗争到底的决心。

诗中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呼唤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像鸟儿奋力歌唱一般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守护自己的家国。接着续写出鸟儿歌唱的内容: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多灾多难的祖国;“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长久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们对侵略者的暴行的无限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抗日救亡的胜利曙光。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虽然祖国大地上的人民遭受着深重的苦难,但战争终将结束,光明总会到来。

创作此诗时,艾青已经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民族的危机,看尽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给民众带来的血泪与苦难。这一切,都是当时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甫一诞生,就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灵,掀动着读者的感情,亦鼓舞着千千万万的群众拿起手边的武器,以血肉之躯抗击日本侵略者,守卫这一片深爱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的主要内容,我爱这土地内容及创作背景(3)

艾青文化公园的艾青头像

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没有失去对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礼赞人民,表达了对和平与尊严的热切呼唤。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鼓舞着众多仁人志士奋不顾身地投身抗战、抗击日寇,亦对推动中国现代诗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