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的国家专项计划,即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是高考的三大计划之一,是专门招收贫困或者重点大学录取比例相对较低地区的一个扶贫计划。
一般来说,“国家专项”计划在一本录取前进行,只要户籍条件满足报考要求,且高考分数在当地在一本线以上就能够报考,即使是985大学,也有可能以很低的分数被录取,从2012年实施以来,每年约有5-6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考生受益。
最近几年,很多重点大学国家专项计划招生都需要进行征集志愿,尤其是2023年,在高考竞争最激烈的河南,就有29所985高校集体爆冷,西交大、浙大等国内一流名校均有缺额,在云南甚至北大的国家专项计划都出现未招满的情况,这相当于当时要是报考了,分数只要达到一本线就能上。
究其原因,除了符合国家专项条件的考生相对较少外,我认为,考生不服从调剂退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头部网红影响以及大数据的“信息茧房”也是重要的原因。
一是高考志愿报考头部网红影响。
例如河南省148所国家专项志愿征集的大学中,未招满的专业大多集中在新闻传播学、土木工程、小语种专业以及“生化坏材”等专业,这些专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张雪峰曾不建议报考的专业。
但实际上,张雪峰对于某个专业适不适合报考的判断,针对的是当时咨询的家长或者同学,并不是指所有的同学都不建议报考,然而在互联网的传播与发酵中,很多缺乏信息来源的农村考生和家长,很容易以一些掐头去尾的短视频,来判断某个专业的前景,最后错失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