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唇亡齿寒读后感,《春秋故事》唇亡齿寒的主要内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7-28 06:06:51

  全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1)。公曰(2): “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3)。”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为道(4),入自颠柃(5),伐溟三门(6)。冀之既病(7),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 于逆旅(8),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9)”虞公许之, 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 会虞师,伐虢(10),灭下阳(11)。(以上僖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春秋故事唇亡齿寒读后感,《春秋故事》唇亡齿寒的主要内容(1)

  读后感(仅为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唇亡齿寒的典故流传至今,所揭示的意义非凡。的确,小国要生存,除了找一个靠的住的大哥之外,联合周边的兄弟也实非必须,如若一个不够,那就组个群,团结力量大,大国即便觊觎,也不敢轻举妄动。如东盟,如欧盟,皆如此。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就有形成联盟的内在动力,他们或许没听过唇亡齿寒的故事,但是他们必定懂得唇齿相依的道理。虽然在现代人看来虞公当年之举是何等的目光短浅,为点蝇头小利就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于晋国,最后还落的个陪嫁的下场,但是人都有局限性,能跳出当下时局并能洞悉先机者,少矣,宫之奇确是其一,他眼光独到,仅凭借道一事就识破晋献公的野心,力谏虞公不要借道,奈何虞公不听,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最终成为亡国之君,结局不可谓不凄惨,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其缺乏做一国之君的能力,他的能力跟“克段于焉”的郑伯差的真不是一丁半点。当年,郑伯面对公叔段的多次越轨之举均忍耐,祭仲的多次进谏也置之不理,即便共叔端都已经筑完高墙,吞并土地,郑伯都只对祭仲说了一句“不义不昵,厚将崩。”还没有任何实际的动作。两厢对照之下,郑伯当时面对的境况要比虞公凶险的多,”筑高墙,并土地”这是明目张胆的谋逆之举,更不用说后面的“缮甲兵,具卒乘“,这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共叔段是要取而代之。但是郑伯依旧无所动。等的就是你举兵起事,这样我才能彻底解决祸患而不用背上*弟的罪名(当然最后也没*成),而郑伯之所以能在旦夕间逆转局势,根本原因还是他对时局洞若观火,共叔段走的每一步尽在郑伯的掌握之中,这种老谋神算的能力,就算祭仲也难以望其项背,这才是一流政治家所应具备的能力,这也怪不得郑国能小霸于春秋初期各诸侯,从处理共数段事件中就可见一斑。而虞公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其实若君主能力平平,肯听取身边良臣之言,虽不能成明君,但也称得上贤君。比如楚武王侵随时故毁其军容诱随国追击,随候中计准备追击,但是季梁识破楚国计谋后及时进谏随候,一番分析后,随候终于醒悟过来改而对内专心修政,行利民之事,亲兄弟之国,楚国继而不敢伐。奈何虞公既没有郑伯的政治才能,又不像随候肯听取身边良臣之言,注定失败。

春秋故事唇亡齿寒读后感,《春秋故事》唇亡齿寒的主要内容(2)

  在下愚见,虞公并非不知道晋献公尽诛其公族之事,一句“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其实并没有说服力,宫之奇言明,如果同族之亲就会对你以礼相待,那桓、庄之族就不会被灭了,人家防的就是亲族,晋献公可是曲沃代翼的亲历者,他深知亲族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分分钟可以取而代之,他害怕有一天自己的亲族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宫之奇明白,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对晋献公已毫无约束力,为了利益可以牺牲所有,一旦虢国被灭,虞国将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既然晋国已有吞并他国的野心,那对与其接壤的虞国来说,何来的自信能幸免于难?故当下不得不防,这的确体现了宫之奇远见卓识的能力,奈何你不是那个权力顶峰的人,决定一国命运的人并非你,而是那个资质平庸的虞公,古代帝王制的弊端就此显现,如若一国君主非贤非明,那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将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春秋故事唇亡齿寒读后感,《春秋故事》唇亡齿寒的主要内容(3)

  而对虞公来说,宫之奇的担忧就显得多余了。真照宫之奇所言,虢国一旦被灭,虞国危亦,那为何晋国第一次借道后没有对虞国动手呢?我想正是晋国第一次借道后虞国的安然无恙给了虞公信心,认为晋国这次也真的只是借道而已。还有一点也值得思考,既然晋国一开始已经打算要灭掉虞虢两国,为何不直接攻打虞国,按照本文结果“馆于虞,遂袭虞,灭之”以及“言易也”可以看出,晋国实力必定强于虞国,灭之也绝非难事,为何还要先借道灭虢后再袭虞?这既舍近求远,也会打草惊蛇,而且还会引起虞国的警觉。我想到的解释是,晋国若直接攻打虞国,虢国可能不会坐视不理,虢国的国君或许比虞公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当然就晋国能复借道,也是看穿了虞虢两国非兄弟之国,这从第一次成功借道就可看出,三年前晋国出兵攻打虢国,晋国不但借道,而且还出兵协助,此一就看出虞虢两国关系非亲,充其量只是个不咸不淡的邻居。

  一言蔽之:虞虢离,晋之利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