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
年来可是无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 南宋 · 释道枢 《偈二首 其二》
比较佩服宋朝的许多僧人,有很多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用雪中梅花来比喻修行和修行的艰苦,实际是很贴切的。
雪中的梅花,看起来风欺雪辱,实际上梅花自有信仰和守望,它傲然期待守候春天。而且雪中的寒梅本身也是春天的讯息,是春天即将归来的象征。向着希望而忍受严寒,斗着霜雪。
池塘里的月色,因为有水的洗涤,月色更加清冷皎洁,也让夜色带上了反射的水中月光,更显得夜色精神通透。
这是人生或者修行者的心悟和体验。有些感受,需要你去体验去品味,无论人生,成长还是修行。
但这样的美和感受,是属于灵魂层面的,你无法具体告诉别人,有心的人自然会懂,将自己成长成一树不畏风雪的梅花,和一汪水中明月。
“门前积雪未全消,坐拥青毡笑寂寥。
闻说梅花春信早,冒寒扶杖过溪桥。” 明 · 黄泽《归田趣 其四 》
看梅花是雅俗共赏的乐事,农民们看到梅花开,可以从梅花上看到节气,风雨,年成,预估气候和气象,文人看梅花,爱的是梅花之美,雪月交辉。
风雪之后,总有人去寻找梅花,寻找那冬天里的春天。
比如说,这退休回到家乡的老人,门口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干净,他就拄着拐杖出门了。人们问他做什么,他说听说梅花开了,看看田头村头的梅花树去。没有人会觉得诧异,这很正常。
说起梅花开,乡村的人们也会有微笑,因为春天要回来了,要忙着又一年的春耕。
梅花的高雅和朴实同在。
这个老人去看梅花,或者还有更深刻的心理,梅花代表着风霜的人生,然而在乡村都很自然。
关于梅花,总是诗,这简短的记录,就成了最美的雪梅春信诗,梅花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谁教春信破寒来,江北江南几树梅。
此品亦宜员外置,无花敢向雪前开。”清 · 严遂成《梅花 其一》
这是对冬天梅花极高的赞美和喜爱了。
是谁在寒冷里,带来令人振奋的春天的信息?就是梅花,就是这最早开花的江南江北的梅树。
是它们提前告知了春天的消息。
如果梅花有品级的话,他是最有实力和实*人才,应该是员外郎。
员外郎并非闲官,虽然是副手,但是一直是实干派和实权派。好比丞相之对于皇帝。这管理花事的员外郎,非梅花莫属。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副职呢?
因为员外郎要有深厚的基层和实践经验,肯吃苦。
所以梅花也是花中员外郎,因为除了他,谁敢在雪前雪中傲然开放,直面最复杂的局面?
通常把梅花比作君子,仙女,都没有这首具体生动,且有阳刚男子之气。
将男人的清正,吃苦,实干,赋予了梅花,且豪迈俊朗,让人感叹。
“春花试问孰宜先,冒雪寒梅春信传。
高士美人拟犹失,祗应呼是地行仙。” 清 · 弘历《题钱维城四季花卉册 其一 梅花 》
不要说乾隆皇帝没有好诗,这首梅花分明不错。
你说春天的花开排名,谁在最先头,那肯定是梅花啊,梅花冒雪将春天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有人说梅花是高士,梅花是美人,我觉得这不足以写出梅花那种大爱和生机。
梅花不是只在深山的清高处士,不是关在庭院的秀气美人。
梅花也不是只在天上的仙女,他是最接地气的,最热闹的地行仙。
乾隆皇帝没有说错啊,梅花根植大地,年年迎春报春,从来不耽误,就像土地神一样守护人间,报告春天的消息。
有人说,乾隆的农家乐审美不够高雅,但是这首诗,让我觉得乾隆年轻时候,还是个努力下沉的皇帝。我说过,高雅的人固然看到梅花的清高,但是朴实的人才能真正懂得梅花的朴素和付出。
至少乾隆在写这首诗时,他整体的状态还是符合一个重视农业,懂得民生的皇帝的,那农家乐的审美也就此时不显得俗气了。
至少他还知道,梅花的朴实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