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为孩子的学业操心。有的家长甚至还托关系让自家宝宝早一年进幼儿园,认为这样可以率先起跑,占尽优势。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让孩子早进幼儿园的做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超前教育,到底是提前助跑还是揠苗助长?
当年,来自上海的张方以13岁的年纪成为第一批考取中科大少年班的学子。通过采访,我们得知张方的父亲在他一岁的时候便开始对他进行培养,课程安排可以说是非常严苛。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度引来媒体和大众的追捧。但是,当张方毕业开始走上社会时,却是处处碰壁,如今年过半百也没有做过一份正式且稳定的工作。前不久,张方参加一个节目时表态说,自己最遗憾的是没能以正常的年龄入学,自己日后也绝不会让孩子超前学习。
根据著名儿童认知教育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我们知道孩子的认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强行让孩子做不符合本阶段认知的事情不仅不会让他前进,反而只会让他倒退。这也是为什么有经验的小学和幼儿园老师都不同意让孩子3岁前就开始幼儿园生活,因为这样会妨碍孩子以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 缺乏安全感导致情绪问题和社交能力不足3岁以前孩子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完全依赖于父母以及其他家人,这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每天见到固定的面孔并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使得宝宝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宝宝才敢于接触并探索外面的人和世界,然后从中受益。
但是,如果过早地让宝宝脱离这种他熟悉的环境,他的认知水平和情绪情感会受到很大伤害。心理学家通过对3000名提前入园的儿童的研究发现,在前9个月中,这些儿童体内的皮质醇-应激激素水平几乎是没有入园的同龄儿童的两倍。这说明,这些儿童正在经历着高于同龄人两倍的紧张、焦虑、不安、害怕等情绪,是名符其实的"压力山大"。
不仅如此,最近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也指出:无论幼儿园教育水平或者管理质量如何,入园越早、在幼儿园呆的时间越长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并且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在幼儿园中,属于比较不受欢迎的类型。
早期的情绪和社交等问题会一直持续到孩子进入小学、高中甚至大学后。
2、 能力差距导致的挫败感孩子的发展一日千里,哪怕仅仅只是相差几个月,较小的孩子在语言、运动以及认知等能力上都可能处于落后的地位。如此一来,在一个班级中,那个提前入学的孩子很可能事事都做不好,并且在与小伙伴的对比中越来越自卑并且丧失自信。
但是反过来,如果孩子是适龄入学或者略晚入学,则有可能产生"胜利者效应"。因为整体能力水平基本相同,如果某个方面孩子做的比其他小伙伴更好,由此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会激发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斗志和信心,促进他这些方面的能力提升。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孩子越变越好。
3、 提前学习导致厌学情绪孩子天生是好奇的、热爱学习的。但是如果这个自由探索的过程被打断,反而会让孩子讨厌学习。小学一、二年级时,那些提前学习而吃老本的孩子,在三年级后成绩会突然下滑,这就是教师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因为这时开始涉及入学前没学过的内容,而这些孩子又有厌学情绪,自然什么也学不进去。
如今社会上将"终身学习"的能力视为人才评判标准,从小厌学的孩子只能从日后激烈的竞争中无奈退出。
中国有一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早早开始或者一时的领先并不能说明什么。给孩子好好准备的时间,虽然一开始会落后一点,但是未来一定会追上来。
童话大师郑渊洁曾经这样比喻人生,他说如果将人生看作一场百米冲刺,那么赢在起跑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场马拉松,那么起跑线就没有那么重要,因为那些在开始时跑得快的人往往在半程后就没有力气继续了。
各位家长,您觉得哪种比喻更贴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