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军中有一个优秀干部,先后二十一次立功受奖,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
他就是朱伯儒。
朱伯儒,1938年11月出生于广东高州镇江镇荷村一个普通家庭。
1953年,朱伯儒在茂名垦殖所担任过通信员、统计员,因为表现出色、勤劳刻苦,他被评为劳动模范。
1955年3月,17岁的朱伯儒参加解放军。
1969年3月,朱伯儒光荣入党。
朱伯儒心系群众、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脚踏实地、乐于助人,从军多年,他以雷锋为榜样,义务赡养过10人,接济过四十余名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战士。
1983年7月7日,军委发布命令正式授予时任某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朱伯儒"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荣誉称号。
朱伯儒由此家喻户晓,闻名全国。
朱伯儒
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陈云、李先念、杨尚昆、邓颖超等人分别为他题词,予以高度赞扬。
当时,*也亲自为朱伯儒题词道:"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鲜为人知的是,*对这个题词极为重视,字字珠玑。
为了正确题写名副其实这个成语,*还专门请教的专家教授。
这是怎么回事呢?
02、认真推敲1983年6月,中央办公厅有关工作人员,把朱伯儒的事迹材料汇报给了*,并请他题词。
*认真阅读朱伯儒的事迹后,感动万分,他欣然同意题词。
这一次题词,*并没有敷衍了事,他思虑再三,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道:“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写完后,*还不放心,又看了一遍,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
*随即将题词交给工作人员,嘱咐道:“请不要急于拿去发表,你们还是应该请语言学家推敲一下,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以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办公厅工作人员马上去请教语言学家王力。
王力
王力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是“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得意门生,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1956年,王力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即科学院院士)。
毫不夸张地说,王力是当时语言学的泰山北斗,极具权威性。
王力接过*的题词以后,开始一字一字地认真推敲。
03、名副其实or名符其实其实,汉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汉语有很多字产生了异形词。
所谓异形词,又称异形同义词,是指书写形式上有所区别但意义完全一致的一组词。
简单来说,异形词不是错别字,更不是通假字,只是与原词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成语“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就是一对典型的异形同义词,
《现代汉语词典》 、《新华成语词典》等诸多经典词典,对“名副其实”的解释是:“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符合,也作名符其实”。
在我们平时书写过程中,成语使用是否规范,就是以词典为标准。
换言之,“名符其实”其实并不是错别字,而是异形词。
*题写的“名符其实”并没有用错。
可是,他为什么觉得有问题呢?
这两个成语又有什么区别呢?
“名副其实”目前见于文献最早的是《后汉书·郑孔荀列传·孔融》:“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 综达经学, 出于郑玄, 又明《司马法》。”
意思是孔融曾经盛赞郗虑的学识, 说他的学问是和传闻中的一样好。
而“名符其实”最早出自于曹操的《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 流声本州, 忠能成绩, 为世美谈, 名实相符, 过人甚远。”
从时间上看,“名符其实”出现时间更早(《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范晔生活时代比曹操晚了两百多年)。
然而,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对曹操的“名实相符”有过解释:通“名实相副”。
意思是,在汉朝,“名实相符”应该写作 “名实相副”, 曹操写了个通假字。
问题就出在,普通人写的错别字是错别字,曹操这样的大名人写的错别字就是通假字。
曹操写下的通假字,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因为,“符”字包含“符合、相符”等意义,放在这个成语并没有错误,这就导致大家很容易把“名副其实”写成“名符其实”。
不过,古文中大多都是写“名副其实”,“名实相符”很少出现。
换句话说, “名副其实”是出现早、使用广的“正身”;“名符其实”是“名副其实”其异体词语。
简单、准确地说,“名符其实”不能算错别字, 但是为了规范使用,在正式场合应该写作“名副其实”。
因此,当王力看到*的题词后,他发表了自己最为专业的看法道:
“好,写得好!不过,‘名符其实’中的‘符’现在已经不使用了。如果就这样写,就显得用字不规范了,最好用‘副’字。”
王力既肯定*题词意思写得好,又指出了*写的“名符其实”并不规范。
于是,说完,王力拿起铅笔,将“名符其实”改为“名副其实”。
办公厅工作人员马上将王力修改的题词送给*审阅,并准确传达了王力的意见。
直到这时,*终于放心了,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题词
*意味深长地感叹道:
“改得好,改得好。虽然过去用这个‘符’字,但现在不用了,就是错别字了。老师写了错别字,贻误了学生,国家*写了错别字,就会影响国民的文风,你赶紧替我谢谢王老!”
最终,*就按王力的意见,把自己写给朱伯儒的题词改为:
"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并且亲自书写了一遍,最终正式发表。
这也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版本。
结语、其实,*第一次写的题词并不算是错别字,只是不规范而已。
这只是一种习惯用法。
可*考虑到自己的题词将会公开发表,以他特殊的身份,就算他没有较真,想必最后会按他之前的写法,一字不差地发表出去,最终为世人所效仿。
久而久之,并不规范的“名符其实”或许真的会成为规范的“名副其实”。
这正是*最担心的事情,他最担心自己一时疏忽,带来严重影响。
通过这件小事,我们足以看出*的工作作风,有多么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
设身处地地想想,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做到*这么认真呢?
说来惭愧,食堂发表了很多文章,总是出现一些错别字。
*的故事真是让我触动颇深。
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至少应该明白“名副其实”的正确使用方式。
如此,食堂则大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