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逐句解释:善为将帅的人并不逞其勇武,
善于作战的人不被轻易激怒,
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善于运用人才的人保持低下。
这就叫做不争之德,也是用人的能力。
这就是自古以来的法则。
善为士者不武,
士:即武士,这里指将帅。
善于做将帅的不会以武力逞强。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耀武扬威不是件好事。
善战者不怒,
真正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轻易暴怒,而是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形势,运筹帷幄。
善胜敌者不与,
不与: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古汉字“與”、“興”字形非常接近,后人在传抄时有“不与”和“不兴”两个版本。“不与”就是不与之正面冲突,“不兴”就是不急不躁,都含有沉着冷静,出奇制胜的意思,两种解释均可。
善于胜敌的人不会兴奋急躁,不会与敌人正面硬刚,而是审时度势,冷静分析,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的人懂得保持低下,也就是保持谦和礼让。尤其对于人才,充分尊重和授权。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这就是不争之德,也是善于用人的能力。不武、不怒、不兴、甘居人下是一种美德。
是谓配天古之极。
配天古之极:符合自然的道理。一说“古”字是衍文。
这样就是自古以来的自然法则。
心得总结:本章老子又讲到了与战争有关的话题,其中告诫统帅要做到: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他认为统帅不应该逞其勇武,不要轻易被激怒,也不要正面硬刚,而是要礼贤下士,懂得谦卑尊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最后获得胜利。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里的“不武”即不奉行穷兵黩武的政策,不去耀武扬威。“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发动战争要基于正义,而不是去欺凌弱小。“不怒”是指统帅遇到事情不要暴跳如雷、怒气冲天,而是要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善于克敌制胜的人是不会气急败坏、乱了方寸的。“不与”也就是不要与敌人正面冲突,打仗要有深谋远虑,要能沉得住气,要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善于打仗的人,并不争一时之失,也不与下属争功,而是要赢得人心,争取最后的胜利。善于用人的人,要谦和卑下,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到他人的支持。要想办成大事,必须凝聚人心,依靠群众的力量。而一旦人心齐整,众志成城,那么就所向披靡,攻无不克了。
“得人心者得天下”老子把这一切看得颇为清楚。而这些思想其实都来源老子的“无为”的理念。带兵打仗如此,治国理政、管理企业何尝不是这样。不怒不狂、不争不抢、深谋远虑、谦卑低下。这些道理如果都能做到,那么做事情就会得心应手,功成事遂。
附帛书版:通行版六十八章是帛书版七十章。
《论语》、《道德经》逐章解读,基于当前社会背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故弄玄虚、不搬弄是非;实事求是、谦卑恭敬;道法如飞、从善如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