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最近很憋屈。
她跟我吐槽朋友:
本来约了一起出去。结果前一天晚上,对方说,第二天突然需要加班,能不能推迟一天?
小林理解,工作要紧。
结果,第二天,对方又很歉意地说,妈妈本来要回老家,但是没赶上飞机,改签了,她想趁着这个时间再多陪妈妈一下。
小林有些不高兴,但她只是回:陪阿姨要紧。
可之后,这事儿并没有过去,她越想越生气。
总是很憋屈,是缺乏自我共情
我问小林,为什么不告诉对方你生气了?
小林说,我告诉她干吗呢?毕竟她有原因的啊,而且她的原因无懈可击。
我再说就是我不懂事儿了。可为什么我还是这么难受呢?我不至于这么生气啊?!
我问,假如对方是因为天太冷了不想出门,或者睡过了没能赴约,你会怎么样?
小林的回答是,当然把她臭骂一顿了。
所以,在小林心里,表达情绪是有门槛的。
这个门槛是,除非对方是“错的”,自己的立场是无懈可击的,她才是有资格生气的。
否则,不管对方做了什么,只要对方理由正当,自己就不能生气。
小林说,是啊,如果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我就不允许自己生气吗,也无法跟对方倾诉。
来源:全景视觉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明明两次被放了鸽子,被侵犯边界,是“受害者”,却既得不到对方的理解,又得不到自己的理解,当然会郁结在心。
我朋友也是这样,等外卖等了一个小时,却因为外卖小哥摔破了手而不好意思生气。
她们两个都因为对方的“正当理由”,陷入到了自己的情绪当中。
为什么我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是,小林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被共情——
“是啊,她那么做,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两次被爽约,无论是谁都会不开心!”
“是啊,真的很烦,害你白白期待那么久!”
你要知道,很多时候不仅仅需要别人共情我们,我们也需要自我共情:
理解自己为什么那么想,那么做,那么感受。
把情感包袱卸下来,也就不困惑,不拧巴,也不自责了。
自我共情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
那为什么有些人很难共情自己呢?
1. 没有被接纳过的孩子,很难接纳自己
在朋友两次爽约后,小林一直在自我安慰:
她也不是故意的啊,你就别生气,别难过了。而且她承诺了要补偿啊。
虽然她不来,你也可以跟男朋友玩儿啊,也可以很开心的。
我问小林,对自己说完这些话,你的感觉怎么样?会好一些,还是更糟一些?
小林委屈地说:“更糟,我更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