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反复手法的诗句,诗经的诗句为什么多是重复的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9-06 14:13:39

《诗经》中常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让人印象深刻。

诗经有反复手法的诗句,诗经的诗句为什么多是重复的(1)

如《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兮。

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兮。

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兮。

全篇三十六字仅有六字(葛,萧,艾,月,秋,岁)不同,其余皆反复

如《国风·卫风·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心之忧矣,之子无

有狐绥绥,在彼淇。心之忧矣,之子无

有狐绥绥,在彼淇。心之忧矣,之子无

全篇四十八字仅有六字(梁,厉,侧,裳,带,服)不同,其余皆反复

如《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报之以琼。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报之以琼。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报之以琼。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全篇五十四字仅有字(瓜,桃,李,琚,瑶,玖)不同,其余皆反复

如《国风·王风·采葛》

彼黍离离,彼稷之。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全篇一百零八字仅有三字三词(三字:苗,穗,实,三词:摇摇,如醉,如噎)不同,其余皆反复

我喜欢它们的形式简单而喻意深刻,也方便记忆与背诵。

(还有很多,仅录几首于此。)

《诗经》来源于民间歌谣。“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朱自清语)

如现代大作家朱自清的《春》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手法,摘抄如下:

《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春天的脚步近。(反复:两个“盼望着”,两个“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反复:三个“起来了”,四个“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田野,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躺,打两个滚,踢脚球,赛趟跑,捉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反复:两个“里”,两个“一大片”,两个“着”,三个“几”等)

、杏、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杏、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反复:三个“树”字,三个“儿”字,两个“名字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牛毛,花针,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簔,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反复:三个“像”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反复:两个“多了”,两个“有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反复:三个“春天像”

通篇中,作者对反复的修辞手法运用达到出神入化。

(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年龄的递增,与《国风·王风·采葛》中的三月,三秋,三岁时间的递增多么的相似,是巧合吗?)

(当然有的人说其中有些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我仅从文字的重复角度来看,不当之处,还请斧正

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广告业中也大放异彩:

如脑白金广告词:

今年过节不礼,礼只脑白金。

今年过节不礼,礼只脑白金。

两句中仅有两字不同,收送互换。其加强反复,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反复的修辞手法在歌词中也经常运用:

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 断人肠

梅花二弄 费思量

梅花三弄 风波起

梅花的反复,一,二,三数的递增,给人以加强反复,让人回味。

但谁又能像狂人李敖口出豪语:“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都是我!”。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虽有加强之意,却至数理而不顾,让世人大跌眼镜,又转而开怀大笑,让人铭记于心。

哎!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吹牛中也无人出其右吧!

(个人感觉:思考开始的地方在于分类,分类的目的在于疏理,疏理的目的让人快速的记忆,从而达到终身难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