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庄王喟然叹曰:“吾闻之:其君贤者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师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毅,恐亡。且世不绝圣,国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忱,恐圣知不在乎身。自惜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不灭,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也。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东面而立。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揸,愿荐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山上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君道》,有删改)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D. 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庄王A归B过C申侯之邑D申侯E进饭F日中G而王不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不肖,有“不才、不贤”的意思,与“不孝”含义不同,而与《屈原列传》中“人君无愚、智、贤、不肖”的“不肖”含义相同。
B. 九夷,古代称东方的部族,后成为泛称。在“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中,“九夷”与“五狄”都泛指少数民族。
C. 太牢,即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它是最高的祭祀等级,高于“少牢”。
D. 东面,文中表示“在东面”的意思,与《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的“东向”含义不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面对晋平公的提问,师旷从致力于博爱、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不被世俗和身边的人束缚、要有远见卓识等方面,高屋建瓴地对人君之道做了回答。
B. 楚庄王求贤若渴,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而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因此忧心不已并发出了感叹。
C. 越王勾践打败吴王之后,并未骄傲自得、自以为是,而是要求群臣见到自己的过失必须告知,否则将予以处罚,这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位明主。
D. 齐景公外出狩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水中见到蛇,认为这是不样之兆。而贤臣晏子借机劝谏他要知人、用人、任人,并认为山中见虎、水中见蛇并非不祥。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知不在乎身。(4分)
②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4分)
5. 文中列举了许多君王任用人才的故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和任用人才的方法上,这些君王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微之三首(其三)①
白居易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②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注】①此诗是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所作,微之即元稹,此时被贬通州司马。②河岳气:犹言江山之气。氛氲: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是诗人遥寄朋友之作,寄赠的对象为微之,他和诗人是意气相合的朋友。
B. 诗人与微之此时处境相似,都不得志,为此他勉励微之并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
C. 诗人用“河岳气”两句形容二人如山水气象般情意投合,相聚时格外和乐融洽。
D. “狂风”和“孤云”都具有象征的意味,委婉地表现出两人被贬分离的艰难处境。
7. 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但本诗末两句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多姿多彩的云,营造了诗意的天空。古人赋予“云”不同的内涵,有时云被染上各种颜色,如《登泰山记》中的“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有时云具有不同的姿态,如《李凭箜篌引》“___”中云是静态的,《春江花月夜》“___”中云是动态的;有时云又被赋予了比喻义,如《阿房宫赋》用“___”来形容宫女的秀发,《过秦论》用“___”来比喻陈涉起义的形势。
参考答案
1. BDF
2. D
【详解】
A.“自惜不肖”句意:叹惜自己的不才。“人君无愚、智、贤、不肖”句意: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无论他有没有智慧,无论他有没有德行、才干。不肖,都是不才、不贤的意思,含义相同,判断正确。“不孝”,指不孝敬父母,与“不肖”含义不同,判断正确。
D.“文中表示‘在东面’的意思”说法错误,句意:管仲、隰朋为宾站西面东,所以应该是“面向东”的意思。“项王、项伯东向坐”句意:项羽、项伯面朝东坐。“东向”也是“面向东”的意思,含义相同,判断错误。
故选D。
3. B
【详解】
B.“认为若有贤明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而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为“今其君贤者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师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毅,恐亡”,楚庄王认为君主贤明,又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可以称王,但是他认为自己是下等的君主,所以“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说法错误,“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也不全面,原文说的是自己是下等的君主,而群臣又不如自己,恐怕国家要危亡了。
故选B。
4. ①由此看来,能以战争降服强大的国家,能以道义使诸侯顺从,还忧虑不安,唯恐圣明才智不在自身。
②至于突然取胜的人,没有不危亡的,我因此而忧虑。
【详解】
①“战”,名作状,以战争;“义”名作状,以道义;“从”,使动用法,使……顺从;“知”通“智”,才智。
②“若夫”,至于;“诈胜”,突然取胜;“是以”,因此。
5. ①忧患不能得到人才。
②善于听取人才的意见。
③尊重、赏识人才。
【详解】
结合“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可知楚庄王叹惜自己的不才,想要得到贤人的辅佐,到中午忘记吃饭,忧患不能得到人才。
“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越王勾践身居高位而怕不知道自己过失,要求群臣如果自己有过失要指出来。“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齐景公觉得遇到老虎、大蛇是不祥之兆,于是询问晏子,都表明他们善于听取人才的意见。
结合“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揸,愿荐之先祖’”可知齐桓公得到采用管仲、隰朋的意见,欣赏他们的议论,高度赞美他们,可见尊重、赏识人才。
参考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如何掌握做国君的方法?”师旷回答说:“做国君的方法是:要清静无为,务必做到博大仁爱,急于任用贤能;广开耳目,以此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不受左右人的约束和羁绊;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经常检查考核官吏的政绩,以此驾驭臣下。这就是做国君要掌握的方法。”
楚庄王已经降服了郑襄公,打败了晋国的军队,将军子重多次进言而不恰当。庄王回师楚国,路过申侯的封地。申侯向庄王进献饮食,到了正午庄王还没吃。申侯便向庄王请罪,庄王长叹一声说:“我听说:那君主是贤明的君主,又有老师辅佐的就可以称王;那君主是中等的君主,也有老师辅佐的就可以称霸;那君主是下等的君主,而群臣又不如君主的就要败亡。现在我就是那下等的君主,而群臣又不如我,我恐怕国家要危亡了。再说世上不会断绝圣人,国内不会断绝贤士。天下有贤人而偏偏我不能得到,像我这样活着的人,还吃什么饭!”由此看来,能以战争降服强大的国家,能以道义使诸侯顺从,还忧虑不安,唯恐圣明才智不在自身,叹惜自己的不才,想要得到贤人的辅佐,到中午也忘记了吃饭,可称得上是明君了。
英明的君主有三种警戒:一是居高位时恐怕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二是得意时恐怕骄慠自满,三是听到天下至理名言时唯恐不能实行。为何知道他们会这样呢?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大败吴国,兼并了九夷。在那时,他南面称霸,附近和远方称臣的都不少。他对群臣下令说:“知道我的过错而不告知我的人,他的罪该被处死。”这就是身居高位而怕不知道自己过失的例子。从前,晋文公与楚国交战,大胜楚国,焚烧了楚军营垒,大火三天三夜没有熄灭。晋文公退朝之后,脸上带有忧虑的神色,侍者问他:“您大胜楚军,现在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晋文公说:“我听说能因战胜而安宁的,那恐怕只有圣人吧!至于突然取胜的人,没有不危亡的,我因此而忧虑。”这就是得意时而恐怕骄傲的例子。从前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采用他们的意见,欣赏他们的议论。到正月上朝祭祀,便命令准备牛、羊、豕三牲,进献先祖。齐桓公为主人站东面西,管仲、隰朋为宾站西面东,齐桓公祭告说:“自从我能听到这两个人的言论,我的眼睛更加明亮,听力更加敏锐,不敢独自占有,愿将此进献给先祖。”这就是听到天下的至理名言而唯恐不能实行的例子。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遇见老虎,下到大泽又遇见大蛇。齐景公回去后,召见晏子并问他:“今日我出去打猎,上山见到老虎,下到大泽又遇见大蛇,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不祥之兆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士而不了解,这是一不祥;了解了又不能任用,这是二不祥;用了他却又不信任,这是三不祥。人们所说的不祥,就是这三种情况。如今您上山遇见老虎,那是老虎居住之地;下泽遇见蛇,那是蛇的洞穴所在。往老虎居住的地方去,到蛇的洞穴之处去,而且看见了虎和蛇,怎么说是不祥呢?”
6. B
【详解】
B.“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说法错误。诗中有“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句,意思是相会终有时,有劝勉之意,并没有约定。
故选B。
7. ①本诗为诗人赴任江州司马路上所作,末两句勉励自己和朋友无论困窘或通达都当努力自爱,虽不得志但仍积极旷达。②《琵琶行》是诗人谪居卧病江州所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流露出同病相怜之感,对琵琶女身世遭遇的深切同情,对自己遭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
【详解】
本诗为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路上所作,末两句“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意思是你我相隔千里,各自珍重吧!“穷通”指仕途的困厄与显达。意思是虽然现在我俩不得志,被贬两地做司马小官,但是谁能知道你我不会重振仕途,走向显达呢?尾联表达了虽然不得志但是对未来仍然抱有期望,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劝诫与鼓励。
《琵琶行》是诗人谪居卧病江州所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意思是说,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作者和琵琶女命运相似,同病相怜。琵琶女当年色艺双全,但年老色衰,最后落得独守空船的结果;而作者年轻时才华横溢,但也被贬官京外,沦落到蛮荒地带,抒发了作者谪居江州后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8. (1)须臾成五采,云青青兮欲雨
(2)空山凝云颓不流,白云一片去悠悠
(3)绿云扰扰,天下云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