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生小李在毕业答辩前出现了腹胀腹痛的症状,但是为了不耽误答辩,小李仗着忍耐力好,硬是忍了3天拖到了答辩结束才去就医。大医二院胃肠外1科副主任张新生教授接诊后,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后,判断小李存在小肠梗阻表现,立即收入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小李情况急转直下,短时间内出现腹腔感染、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表现,重症感染危及生命。为了挽救年轻患者的生命,胃肠外科团队当机立断决定为其行急诊手术。手术室宋军护士长快速协调安排,麻醉科刘洁教授为患者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麻醉,在王挺和迟颖护士娴熟配合下,手术快速且顺利开始。
手术进入腹腔后,可见满腹腔脓液,洗净脓液后,继续探查发现一处巨大的小肠憩室坏死穿孔并粘连包绕附近小肠,形成小肠“蝴蝶结”状梗阻。梗阻近侧的小肠明显扩张、水肿,小肠壁已经出现紫色即将坏死的迹象。如再有延迟小肠将大面积坏死,造成短肠综合征,若感染合并短肠综合征其存活几率更小。张新生教授带领冯震博士立即进行小肠减压,吸出粪水约3000ml,减轻小肠较窄梗阻压力,尽快恢复梗阻段小肠血供,以保留更多小肠,避免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出现。随后团队将憩室坏死段小肠切除吻合。经过系列及时有效处置后,患者发紫的小肠也逐渐恢复正常血供颜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小肠。
术前CT提示小肠严重梗阻、腹盆腔积液、肠壁积气
术后经过胃肠外1科病房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围术期营养支持以及抗感染治疗,小李一周后顺利痊愈出院。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们精湛的医术赞不绝口,对胃肠外1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表示感谢。
张新生教授、张娜护士长、冯震博士与小李合影
憩室病科普
憩室病是指胃肠道任何一部分向外的囊状突起,常发生在大肠,数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如果憩室发生感染,称为憩室炎。大部分憩室病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出血。
憩室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除先天性因素外,排泄低纤维饮食产生的小块硬质粪便产生的压力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结肠异常运动产生的高压会迫使肠道内皮穿透结肠外肌层的薄弱点。
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可以预防憩室病、憩室炎。饮食中纤维含量低,较少食用全麦、水果和蔬菜的人群,患憩室病的几率比高纤维饮食的人群高。为预防或控制憩室病,平时应多喝水,并在饮食中增加纤维含量,同时还应规律饮食、积极锻炼、充分休息、控制压力。
医生提醒:遇到原因不明的腹痛、腹泻,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