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名为《刻意练习》,作者研究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一直认为的所谓天才,其实当初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也没有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就,只不过比普通人付出了更多努力,而这个努力就是作者认为的“刻意练习”。书中罗列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音乐家莫扎特、跳高运动员托马斯等,他们都是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才成功的。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通过正确反复的训练,就有可能达到理想的高度。
刻意练习要善于制定奋斗目标。古人说:“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朝着既定的目标进发,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就会融入内心变成鼓舞自己前行的力量。如果没有追求目标,脚踏西瓜皮,不仅会失去头绪,还会增加焦虑感。目标应当是具体的,譬如一个单位的建设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或稍高一点的目标。自己能够成为哪方面人才,就应该学习哪方面的知识,目标必须十分明确。同时要有明确的截止期限,过长的时限会充满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也会滋生惰性。当然,计划的时间也不能太仓促,过于仓促则欲速而不达。
刻意练习要能摆脱喧嚣不怕质疑。一个人只有真正沉下心来、甘于寂寞,不为各种诱惑所动,才能专注地学习和做事。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产生效果的“黄金时间”永远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的时间,而不完全取决于时间的多少和早晚。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外在因素干扰,做到像古人说的“十年磨一剑”。但实际生活中,有的同志往往缺乏这种精神,容易随着社会浪潮而动,社会上兴起“文凭热”,他就去拿文凭;社会上流行“经商潮”,他就想着去经商……这很像某年高考作文题中那个“挖井人”,挖几下不见水就换个地方,总不见水,总换地方,这样是永远不可能挖成水井的。还有一些人做事经不住别人质疑,一受质疑就怀疑自己立下的志向、所作的决定是不是错了,于是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一位带兵人致力于基层自主建设,本来创新的方法很好,专心致志、不断完善就能成功,但别人提了几个问题,于是就不加分析地否定自己的创新。如果这样,是难以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的。
刻意练习不能图舒适怕困难。该书作者把日常工作和训练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舒适区就是重复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技能,轻松完成工作和训练。学习区就是面对难度较大的带挑战性的事情,通过努力去完成它。恐慌区,就是面对暂时没有能力去完成的事情,感到恐慌不敢去做,比如让不掌握赛车技能的人去赛车,就会让人感到恐慌、焦虑和惧怕。真正的刻意练习不是为完成任务量,而是要求走出舒适区,摆脱恐慌区,进入学习区,不断挑战自己、挑战困难,勇于尝试自己不曾做过的事。
刻意练习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谓“刻意”,含有“坚持”“执着”和“反复”的意思。我们在除了增加额外的练习之外,还应把日常工作当成刻意练习的机会。比如,武器装备操作训练,我们可以在正常的训练中提高标准,把操作武器装备的技能练精。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也一样,只有坚持以高标准推进工作落实,把创新工作方法当习惯,如此日积月累,我们的能力水平就会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作者:高建斌 王 旋
来源: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