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极其古老的文学形式,诗歌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经诞生了,它脱胎于劳动生产、宗教祭祀或人际交往等活动,不但题材丰富,还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相传,孔子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大量诗歌编订成册,这便有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之后,我国古代诗歌进一步发展,至唐代到达极盛,一时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纷纷涌现,创作了大量至今仍然被人吟诵赞美的名篇。其实,除了众多诗人外,贵为天子的历代皇帝中也不乏喜爱作诗者,只不过他们有的堪称出类拔萃,有的却令人不忍直视。
从时间上说,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记载有过诗歌作品的帝王,而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毫无疑问就是《大风歌》了。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刘邦通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样直抒胸臆却刚劲雄浑的词句将身为帝王的霸气充分展现,令人在感叹之余不禁惋惜刘邦创作的诗歌实在太少。
元鼎四年(前113),率领群臣前往河东郡汾阴县祭祀后土的汉武帝有感于秋风萧瑟,便创作了被视为“悲秋”名作的《秋风辞》。本作当中,汉武帝先是描绘了秋日景色,又在最后一句吟诵道:“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结合汉武帝持之以恒追寻长生的种种经历,他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与不甘显而易见。
东汉末年,死后才被追尊为魏武帝的枭雄曹操可谓当时文坛引领者,他与儿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这一拥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除了军事、政治的才华,曹操的文采也是历代帝王中顶尖的,其作品《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无不是毫无争议的传世佳作,其中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继承了父亲才华的魏文帝曹丕同样创作过许多佳作,其中《燕歌行二首》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对日后诗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因为文辞直率而被《诗品》评为中品,但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却高度评价曹丕的《燕歌行》道:“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陈后主陈叔宝都是文采斐然的帝王。其中,萧绎的《咏歌诗》以“汗轻红粉湿,坐久翠眉愁”一句通过色彩赋予诗句立体感,体现了自己的高超品味,而陈后主不但作品风格以华丽著称,还对诗歌格律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称赞道:“陈后主五言声尽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