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句话:“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不知你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我想到的是一个(被压迫的)打工人仰头叹息的场景,随即蹦出了两个字:匮乏。
这个匮乏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他可能真的是一个匮乏之人。
第二层意思是,*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匮乏之人。
如今真正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可能还有,但一定少之又少。大部分匮乏之人,大概率是被*驱使的人。
我们哪来这么大的*?除了本性中的欲、商家鼓吹的消费主义,还有就是互联网直观的展现了很多不是我们阶层的生活状态。
所以很多人的*不断膨胀,想要更多的财富,想要完美的爱人,吃一点苦就感慨“生活好苦”。(突如其来的甜很有可能是糖衣炮弹,最让人踏实的甜是苦尽甘来的甜。)
所以就有了文章开头网上流传的这句话。可我们更应该想清楚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不缺钱、不缺爱?有些人在吃苦?
— 1 —
苏格拉底说:我们需要的越少,我们越近似神。
但是作为现代人,我们渴望的是更多的拥有。
抖音热门视频下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评论:“今天是我生日,可以给我个赞吗?”然后下面就有好多人点赞或者留言祝生日快乐。
以前在荔枝上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人在荔枝电台上发了自己的手机号,说:“今天是我生日,有没有可以祝我生日快乐的朋友?”
结果那一天,有三百多人给他打了电话或者发了祝福短信。
如果有这么多陌生人给我打电话,我可能会觉得烦,但这个人却感动得哭了。他说,这是他过得最幸福的生日。
我后来把这个事情讲给朋友,他说:“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是满足的,所以多给你,你就觉得是*扰。但有人是匮乏的,他就需要别人给他。”
(强调:对我来说,好友的关心还是非常重要的。)
— 2 —
匮乏会让我们用力过猛。
科学家邀请一批志愿者让他们录两段话。
第一次录音前科学家告诉这批志愿者,这段话不会放给任何人听;而第二次录音时告诉这些志愿者,这段话会放给其他人听。
结果第一次录音中所有人都是侃侃而谈,完全不磕巴;但第二次录音中有不少人会磕磕绊绊。而且第二次录音中会磕巴的人,几乎都是性格孤僻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些孤僻的人平常很少交际,人际关系匮乏,所以他们在有机会和其他人接触的时候就特别希望自己能表现的好一点,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而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他们用力过猛,过度紧张,结果事与愿违。
就在刚才,手机发来提醒说我屏幕使用时长比上周多了6%。
让我想想时间花在哪儿了?短视频、微博、朋友圈、电子书……
相比于无限的信息,我们的时间是匮乏的,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信息吗,其实未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泡在网上冲浪,是因为身边优质内容的匮乏,更是因为精神世界的匮乏。所以人们才需要到网上去获得些许慰藉。
想要摆脱匮乏,摆脱用力过猛,我们还是要专注自身,回到原本的现实生活,洞察身边人、事、物的美好,从根本上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对于“匮乏”,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Rising的思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