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诗作,以其深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而广受赞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 枯荣:枯萎与茂盛。
• 野火:焚烧荒野枯草的火。
• 远芳:草香远播。
• 侵:侵占,长满。
•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的大火也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赏析
•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是一曲野草颂,也是生命的颂歌,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人的情感。
• 艺术特点:
• 形象生动:诗中“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等句,形象地描绘了野草的生命力,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
• 对仗工整:诗中的对仗十分工整,如“离离原上草”与“一岁一枯荣”、“远芳侵古道”与“晴翠接荒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意境深远:诗中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不仅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历史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当时白居易只有十六岁。作为应试的试帖诗习作,它展现了白居易早期的文学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 语言特色:诗中的语言自然流畅,虽然受限于“赋得体”的格式,但白居易能够巧妙地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使得诗歌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
• 影响与评价:这首诗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不仅得体,而且别具一格,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高超艺术成就。《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其深刻的主题、生动的形象、工整的对仗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