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以本书开篇所讲的第一首诗——汉乐府《江南》为例,来介绍这套书的特点吧。
这首《江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安顿告诉我们,就像今天的小朋友在开心时,会随口编一段歌词唱出来一样,在秦朝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辛苦而又平常的农耕岁月里,也会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劳累时、开心时、悲伤时、想念自己的亲人或喜欢上他人时,先民都会唱歌。当下被人们当做经典来阅读的许多古代诗歌,其实就是这些不知名的祖先在兴之所至的时刻吟唱出来的歌谣。
到了汉代,有专门的人员到民间收集诗歌,然后带回宫廷,交给专业的音乐家进行配乐,于是,一首有腔有调、有词有曲的歌就诞生了。负责到民间收集诗歌的机构叫做“乐府”,因此,像《江南》这样脍炙人口的短歌,被人们称为“乐府诗”。
这首《江南》描写的是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穿行在莲花、莲叶之间时,看到鱼儿欢快穿梭游戏的情景:江南采莲的季节到了,莲花、莲叶连成水中的碧田,鱼儿在莲叶间嬉戏,时而藏在花叶之中,时而又在莲田的东西南北游曳,让人寻不到踪影……
这样一首简单朴素的诗,短短几句不断重复的话,却让读者看到了鱼儿和莲花的游戏,看到了大自然之中各种不同生命物种的和谐相处,也让读者仿佛感受到采莲人愉快的心情。真可谓是“诗以言志,词以传情”的最佳写照了。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江南》。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江南”是一个频繁出现的词,在许多文人心目中,“江南”是繁荣富庶、清新儒雅的代名词。古往今来,很多著名诗人都有以“忆江南”为题的创作,表达了自己对“江南风光”“江南盛景”或“江南生活”的向往或追忆。如: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刘禹锡的“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纳兰性德的“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在第一篇的结尾,安顿给孩子们扩展了另外一首关于江南的古诗词,那就是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读罢汉乐府《江南》,再来读苏轼这首《望江南》,颇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或许就是安顿在书中所说的:
“通过语文学习的历练,使孩子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知识结构、更健康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收获快乐、创造生活乐趣的本领。”
对于孩子来说,“听爸爸妈妈讲古诗”是一天之中,和家长亲密接触、无障碍交流并且收获知识、学习本领的温馨时刻;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一对自认为过往已经拥有的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再度校准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