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聂剑光《泰山道里记》中载“北为水帘,崖多题识。稍西石壁中分,曰仙峡石,又名试剑石;万恭磨壁为记,并建石亭,额曰高山流水。亭西上旧有听雨轩。转而东为龙泉峰,又曰栲栳崮,石经峪水出焉。”这段描述里所说的,就是泰山高山流水亭的来历。
高山流水亭是一座石亭,坐落在斗母宫以北,经石峪石刻以西七八十米的地方,额题“高山流水之亭”几字,所以这座石亭叫做高山流水亭,亭子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据今已有447年的历史。传说中,这座亭子是俞伯牙抚琴的地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高山流水亭
李戴
壁立石屏向日明,小亭危坐午风清。
弹琴人去知何日,尚有高山流水亭。
明代李戴的《高山流水亭》一诗写的就是高山流水亭,作者李戴是明隆庆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也曾到泰山游览过。诗中,李戴用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来歌咏高山流水亭,说弹琴的人不知逝去多少日子了,但高山流水亭还屹立在这里,赋予石亭更深的历史意蕴。
在经石峪大石坪西北的石壁上,刻有“高山流水亭石壁记”,这处刻石,是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万恭题刻,详细记载了“经石峪”水帘的生动和高山流水亭建立的经过,也记录了万恭在泰山时做的一些事。
根据记载,万恭完成岱顶玉皇庙的修建之后,从泰山南麓下山路过经石峪,他在大石坪上休息,感叹于经石峪的来源,在旁边写了“曝经石”三个大字。在休憩中,看到眼前流水飞溅,又题下了“水帘”两个字刻在石头上,“水澌澌淅字上,字隐隐匿水中,斯泰山之至奇观也”。当时的万恭,在经石峪看到的景色美不胜收,往西看去,石壁高十五尺,自然天成,往东看去,有泠泠的流水和苍翠的树木,于是万恭决定“倚石壁而为亭”。万恭建造亭子的时候,全部使用的石料,四根石柱直接安插到石基上,深度近一尺,亭子上方还覆盖上了石板,方便登山的游人在此歇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