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几乎知道论语的人都知道,意思似乎也不是很难,一般这样解释:
孔子说:“不忘时时温习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作为别人的老师了。”
但这样的解释有几个问题:第一,温是什么意思?我们说温习的时候,大脑中有出现正确的信息吗?还是只是温习就过去了。第二,温故为什么能知新?如果这种推理可行,那还要老师做什么?自己温故就能知新。逻辑上似乎有问题。第三,温故而知新,怎么就能做老师了?如果人人都温故而知新,那岂不是都可以做老师,谁是学生?
这里结合古人的研究,还有一点自己的思考,给出以下解释供参考:
”温“的解释“温”:古人解释为“燖(xún)温”之“温”,本义是把变凉的已经熟了的东西,再次热一下,让它变温。“燖”就是用火烤,或省略写做“尋”,也是个借字,正字应该是燅(xún),从炎,用火烤的意思。古论语里“温故而知新”里的“温”字就写做“尋”,写的是“尋故而知新”。所以“温故”的意思应该是在学习方面,就是把已经学会的知识重新再复习一遍,就像重新把东西烤一下让它变温。
“知新”的解释知新,不是知道新知识,而是知道自己新的失误、缺失之处。就是通过复习以前学会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未曾注意的缺失之处。
“可以为师矣”《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作为老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培养德行。
曲礼正义《书传略说》云:“大夫士七十而致仕,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教於州里。”
孔子时,大夫、士可以做老师,但作为大夫、士不一定有德,所以七十岁退休(致仕)后,不一定都可以做老师。退休后还不忘温习自己以前学会的知识,说明很注意自身的修养,侧面说明了此人德行较好,所以满足了做老师的条件,于是“可以为师矣”。
这句看似是在对所有人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面对的只是一个可以做老师的群体。最后重新翻译一下这句话:
孔子说:“不忘时时温习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从而知道自己所学中的缺失之处,这样的人,不论从学识还是德行方面考量,都可以作为别人的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