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畏 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诛之,孰敢?常有司*者,*。夫代司*者,*。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双手矣。
本课讲到当一个人的恶劣行为威胁到别人的生命安全时,那么他自己脚下的路也必将是通向死亡之路。不管他处于多高的位置,有多大的能力,曾经多么不可一世,比如暴君商纣王,战争贩子希特勒,黑社会头目等。还有心中没有善恶标准,没有思想和主见,受人摆布去干*人放火之事的冷面*手。他们最终都摆脱不了善恶有报、惩恶扬善的客观规律。 所以要懂得这个客观规律,要及时地断绝恶念头,经常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言语行为。
有的人可能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受到多少教育,没有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不能忽视道德素养的教育,这是比文化知识更不可缺少的教育。当一个人心中有了道德标准,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以此去衡量,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和平
《道德经》:代司*者,*
“夫代司*者,*”。代替别人去*人的人,这种人不辨是非,可以说是*手,幕后指挥者让他*人,他就去*人,也要被除掉的。因为他不辨是非曲直,也是一种危害,不除掉就没有办法保护善良的人,所以要除掉。《道德经》这里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心中要有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要走正道,否则也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要做正确的事,并且按照《道德经》里标准来规范自己。
史健靖媛
《道德经》:惩恶才能扬善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诛之,孰敢:如果你使人民经常处於怕死的状态中,如殷纣王朝时期,纣王施暴政,人民处於怕死的状态中,纣王就是一个奇怪之物。象这样的奇怪之物,我将把他捉来*了,敢不敢呢?为民除害,好得很!
人作恶,天必惩,这是规律。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道就不助,反道就要遭到惩罚。”那些作恶多端、十恶不赦的人都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惩恶才能扬善。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每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还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然会被坏人所利用,成为帮凶。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指责,对破坏社会治安的恶徒,不能袖手旁观,或选择报警,或上前制止,敢于做正确的事,有这种正义感,才能净化社会风气。
清静无为胡
《道德经》:惩恶才能扬善
叫别人去*人的人应当*掉,替别人*人的人也应当*掉。这就叫做代大工匠斫树。非专业的人代替工匠去斫树,哪能不伤其手呢?
这一课讲危害人民的恶人应当除掉。但不是说让我们像古代的侠客一样凭自己的判断行侠仗义,而是应该交由法律来惩罚。危害人民的恶人如果不除掉,那就没有办法保护善良的人。《道德经》讲忍让,不是对恶行也要忍让。别人骂你,你不还口,那是忍让;别人要*你,你还让他*,那是善恶不分。对别人的恶行也任其发展是助纣为虐,并不是善良。我们如果平时见到有人做坏事,要坚决制止。
水穷云起
《道德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民挨饥受饿,到了临死关头,对死都不怕了,为什么要用死去恐吓呢!那是吓不倒的。
这句老子的名言,是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话,为政要居安思危,时时刻刻为人们着想,多为人民谋福利,这样管理者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我们看到历史很多王朝最后被人民推翻往往都是由于施政无道,横征暴敛,甚至残暴地*害人民,认识到这一历史客观发展规律,我们要不忘初心,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在自己地岗位上为人民做贡献。
其实,对待子女教育也是如此,不能一味地责骂、恐吓,等孩子大了,对这种方式会产生严重地逆反心理,反而不受管教了,最终孩子对家长会失去内心的尊重。所以,我们要严慈并施,根据孩子自身情况、特点进行引导、教育。
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