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红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乡村历史文化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劳作、娱乐等活动中所创造、积累和发展出来一种精神财富,包括乡村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手工艺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道德伦理观念等,是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和文化艺术结晶。保护和传承好乡村历史文化,不仅是守护乡村的灵魂和根脉,还有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乡村社会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村落治理层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过程中,借助新媒介技术,一方面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之间在不断融合,另一方面乡村社会也在以各种形式保持和发展着本地的历史文化。概括而言,当前我国乡村历史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由于村落所处地域的差异,各地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有较大的差异性。地理位置赋予部分村落以开放的维度,在这种对外开放的态势中,当地乡村历史文化受到现代化、城镇化的冲击最大,保护传承起来反而更为费力。有些村落比较偏僻,在地理区位上发展劣势明显,这种劣势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落而言,反而成为保存文化资源的一种优势。虽然其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历史文化资源的丰腴性和延续性对后续村落的发展而言,潜在的助力更大。目前,部分这样的村落借助脱贫攻坚实现了跨地域的文化流动。
第二,不同村落有差异较大的村落形成史。在村落发展过程中,村落的形成史在一定意义上既是一种负担,也一种资源,诸如以宗族为基础的村落、以民族为基础而形成的村落。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一个以李姓为主的村落,在村落治理历史中,担任村两委负责人的始终是李氏家庭的人。这个村里建了以族谱为线索的村史馆,呈现了村落的文化传承及其形式,在养老文化方面也做得很好,村落的历史文化的延续难度较小。但是对小姓的村民而言,参与村落治理的程度就相对变小了。
第三,移民村落或者混杂居住村落是一种新的村落形态。移民村落迁移之后,在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上都需要重构,脱离了原本村落文化传承,因而也会有新的文化和历史形态的重建。混杂村落的形态多样化,多民族居住的村落,内部可以实现各自的自我传承,来源于不同村落的混杂村落的村民,也可以依靠各自的社会圈子,重新将原来的文化进行挪移,从而实现自我继承。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历史文化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延续性,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因此,在乡村执行公共政策和发展经济时,要着重考虑乡村的历史与文化。否则,乡村的发展便缺乏依托,无法持续。同时,差异化的乡村文化也是乡村发展的潜在资源,值得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各地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借助村落的历史资料,建立村史馆,保存历史文化资源。即以村史馆为基点,将村史馆作为本地的历史文化呈现和文化实践形式进行拓展。各地的村史馆有大有小,陈列的内容均以本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资源为主,各有特色。比如,有些村落村史馆的展示内容以家族谱系为主,陈列了该村的历史来源、文化习俗和移民过程。有些村落则主要以传统农耕文化的资源为主,包括农具陈列、史料展示和当下的文化活动等。除了上述两种类型之外,也有村落将村里的古建筑残片收集起来,通过文化传播公司的运营,将每个残片的历史信息都集纳到一个个二维码上,参观者扫码即可详细了解。村史馆对当地村民来说,是一个可以穿越时光回到村落过去的场所;对于外来者而言,则是进入乡村历史、感受乡村文化的窗口。
二是将历史融入到当下的文化实践中,使当下的文化实践动态延续着过去的历史文化传统。比如,山西太行山区的某山村通过文化站组织专业团队表演的方式来传承小花戏。团队成员基本是村里的戏剧爱好者,她们不仅定期在文化站表演小花戏,还积极参加县里和镇里组织的文艺活动。同时,文化站还将农民丰收节、民俗节日等村里的活动与小花戏的演出结合起来,使历史文化进入当下的文化活动现场,将历史与当下的文化实践在同一维度上展现,在延续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延展了村落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再如,北京郊区的一些历史文化形式如村落里的诗歌社团、家族的地方戏传承等,正在以各种形式与文化市场对接,使得村落的历史能够进入文化产业的大视野中,获得新生。
三是通过写村志的方式保存历史文化资源。村志的形成方式各异。有些村落采用村支书领衔、村民自组织的方式,按照年鉴的形式撰写村志。通常,第一部分为村落的历史缘起、资源概况、经济形态、人口等概况,第二部分集中描述该地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文化形式,第三部分为村落的文化形式如民歌、故事、传说等,最后一部分则是当下本村在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有的村志每隔5年修订一次。有些村落则邀请专业人士来村里调研,撰写村志。如某村落为文化旅游村,在发掘旅游资源过程中,发掘该村落的历史文化可以成为当下旅游资源拓展的空间,但是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还停留在口头传承阶段,缺乏文字记录,因此特地邀请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收集整理,编纂村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传承系列。同时,有的村落还组织本地文化传承者采取视频和口述的形式,保存历史,延续文化。
四是结合新的媒体技术,通过各种形式保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乡村数字化进程加快,乡村历史文化的动态化保存有了新的路径。如北京某村落拆迁后,为了延续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专门制作了网络虚拟村落图,村民可以进入网络虚拟村落,“走进”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巷子和家,“进入”村民活动场所,“观看”文化活动。通过这种动态的数字记忆形式,村落的历史文化以另一种形式进入村落当下的生活中,在创新了村落历史文化发展路径的同时,也丰富了传统村落延续的历史。
对于正在变迁中的村落而言,其历史和文化随着村落变迁在发生变化。一方面,这种变化展示着村落在日常生活治理维度的诉求,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发展机遇。这两个方面不断凸显了乡村历史文化的价值,也彰显了乡村历史文化的内涵,由此创新了乡村历史文化的发展路径:建立村史馆、延续文化活动、村落历史的撰写、数字村落的设计等这些新的路径,并非是单一维度的,它们交织在一起,正在以多元化的形式促进乡村历史文化的演进和创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