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青海湖中还有享有盛名的“蛋岛”,又称“鸟岛”。
岛上因着远离陆地,无人打搅,再加上青海湖中盛产的一种鱼——湟鱼,为鸟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食物,这里也因此成为了鸟儿嬉戏繁衍的天堂。
岛上鸟类众多,据统计约有几十万只,如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每年春天,都会有大批的鸟儿随着季风飞来,在岛上各占一方土地筑巢育雏,整个小岛上因此布满了鸟巢。
每年的五六月份,青海湖上便成了鸟儿的天堂。飞翔的鸟儿或在水面上轻轻盘旋,或者展翅直冲云端,鸣声婉转清脆。
在藏族的原始信仰中,宇宙被分为三部分,上面是白色的天空,那是天神的世界;中间是红色的大地,那是“赞”和“念”的世界;下面是蓝色的水域,是龙和龙家族的世界,有着富丽堂皇的宫殿,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珠、玛瑙。
传说龙的性情暴戾,谁要惹怒了他,就会招来厄运。只有人们时常祭海才能保持水源充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而,生活在青海湖畔的藏、蒙古、汉等民族很早就有祭海的传统。
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开始,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此都曾经为青海湖祭海活动题词立碑,唐玄宗更封了青海湖神为“广润公”。
到了清代,青海湖的祭海活动规模更加盛大,从遥祭演变成了近湖祭海。每年清政府和当地官员都会参加和主持祭海活动。民国时期,宋子文、马步芳、朱绍良等人都曾先后担任过祭海大员。
每年秋季一个特定的日子里,青海湖边都会举行祭海仪式:环湖的牧民纷纷走出山川大谷,沿着崎岖的小路汇集到青海湖畔,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
祭海者会把五谷以及金银、玛瑙、果品等装进绘制着吉祥图案的布袋内,然后抛向湖中献给神灵。牧民在湖畔用香草香树“煨桑”,鼓乐喧天,旗幡招展,气势庄严,场面宏大。
祭海仪式结束后,男女老少围成一圈载歌载舞,祭海者在这种庄严神圣的氛围中下拜、祈祷,慰藉神灵,保佑平安,直到落日西沉才缓缓散去。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青海湖开始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环湖地区大量农业人口的迁入,大面积的垦耕活动、拦河筑坝、草场上的超载放牧,都在加速破坏着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作为草原上的璀璨明珠,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尽的责任。
自然馈我以美景,我赠自然以希望。
文章来源:诗词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