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以上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鲁迅强调要学会不断收集、不断积累,老子话语的意思是: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此处引喻做事是从最基本开始,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综合而言,两则材料都强调点滴积累、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第二,思路点拨。写作时,尽量打开写作思路。如写记叙文,可以叙述自己在学习上不断积累,最终有所进步的故事,也可以写他人在演讲时不断持之以恒,从小的舞台到大的比赛,坚持磨砺自己,不断进步,最终成功。又如写成议论文,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如“圣贤之学,非造次之成,须在积累”,爱迪生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确立自我的目标,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能走向成功。我们也可以举例论证,如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家喻户晓……总之,围绕“积累、持之以恒”的中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范文
积累
积累,好像无数的细沙与石子,没有它们的存在哪有万丈高楼的耸立。
积累,好像涓涓不息的溪流,没有它们的汇聚,哪有大江大河的奔腾咆哮。
积累,也好像一个个的文字符号,没有它们的组合,哪有鸿篇巨制的诞生。
积累是力量,只有踏踏实实的积累,才有后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只有点点滴滴的努力,才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成功。积累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毅力。古今中外,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无不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先积累后创造的过程。
王羲之经过了“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积累,才写出了笔走龙蛇的《兰亭阁序》;李时珍经过亲尝白草的积累,才编成了祖国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马克思经过了二十年的资料收集整理思考,才写出了享誉全球的《资本论》;歌德经过了六十载的“笔耕”,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士”。没有经过量的积累,就妄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常常忽视积累的重要,整天做着白日梦,妄想天上掉馅饼。例如有些同学,平时不肯吃苦,不做努力,却幻想考试的时候一鸣惊人,天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现在社会上炒得最红的莫过于各类选美大赛和方兴未艾的“超级女生”。不错,有些歌手暂时已经名声在外,大小舞台频频亮相。但仅有漂亮的脸蛋和媒体的炒作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踏实的声乐功底和厚实的人文素养,很快也会成为明日黄花,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巴甫洛夫在《给青少年的一封信》中,强调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他把知识的积累比作鸟儿飞翔的空气。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但他却说出了一个事实,没有先前科学巨人十年如一日的观测计算,就不会有他后来的惊人发现。任何一门学问都离不开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发现与创新,也就没有创造。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是的,只有积累,才能有未来的飞跃;只有积累,才能在创造的花园里开出瑰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