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说“乱七”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叫“乱七八糟”的成语,形容毫无条理和秩序,乱得不成样子。但是您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其实这个成语是由两个真实的历史事件组成的。
刘邦得到天下之后,就开始铲除异己,对一些异姓王进行打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意思是“自己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自己人”的势力越来越大,
到了汉文帝时期,任太常掌故(西汉时设立的官职,主要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的晁错,就敏锐地看到诸侯王势力的扩大,必然对汉朝中央政府带来严重的威胁。
于是在汉景帝时期,已是御史大夫的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以减少诸王的封土,从而巩固中央政权。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最后被周亚夫用三个月歼灭,这就是“乱七”的由来。
咱们再来说“八糟”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也像刘邦那样,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并规定享受许多特权。
司马炎死后,惠帝司马衷继位,这个司马衷智力有点低下,当时朝政大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的不满,这个贾南风可不是一般人,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
贾南风便暗中用计,让楚王司马玮带兵以杨骏谋反之名,将其诛*。杨骏被*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司马亮上台后,也是独断专行。贾南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使楚王司马玮*了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可是就在*死司马亮第二天,贾南风便以司马玮假传圣旨之名将其诛*。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后毒死。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打出了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兵进攻洛阳,斩*贾后及其亲党,一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就此开始。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因此,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就是“八糟”的由来。
一个不起眼的成语,背后居然有这么大的历史背景,可叹中国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