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手法
永远的答题角度:3 1
一、环境:【情节 人物 主题 读者】
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暗示了人物……命运、性格、特点
(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塑造(烘托)了人物……心情、性格、特点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1)指出手法(2)简析运用(3)分析作用
知识补充:描写手法
(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 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
(3)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二、情节【情节 人物 主题 读者】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
(2)情节上: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
(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
(2)人物上:塑造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 :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
②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③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
④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
⑤读者上:指出类型,并点明好处。
知识补充:
(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二)以景结情式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三)留白式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四)悲剧结尾: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深化主题,令读者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五)喜剧式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 .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不能删掉,因为:
(1)人物上:最后一段丰富了A的形象特点,侧面烘托出A的品格,加深读着对A的认识。
(2)情节上: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拓展了小说的空间,使小说的情节更为完整、严谨。
(3)主题上:卒章显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读者上: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三、人物【情节 环境 主题 读者】
1.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A是一个……的人。
(1)概括① 分析 (2)概括② 分析
(3)概括③ 分析 (4)概括④ 分析
知识补充:
人物形象的特征:
外在: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教养、技能、行为习惯
内在:性格、品质、精神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
①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②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④从环境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⑤从作者评价中分析人物形象;
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性情质朴、憨厚老实、纯真善良、吃苦耐劳、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有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生命力顽强、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谦卑、固执、敬业、诚实、执著、年老体衰、年轻貌美、孤苦无依、势利……
2.你认为A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他在文中的作用。
答:A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
(1)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
(3)对比或衬托主要人物
(4)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小说的主题
3.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A还是B?请结合小说阐述理由。
答:小说的主人公是A。因为:
①从情节看:A贯穿故事的始终,是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
②从人物看:作者写B的目的是对比或反衬或烘托A,使A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2 分)
③从主题看:小说塑造A的形象,更能揭示小说的主题。
4.事物形象的作用
(1)人物上:突出人物性格。
(2)情节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能更加严谨。
(3)主题上:揭示或深化主题。
(4)环境上:暗示或衬托社会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5.小说是怎样塑造小王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外貌、神态)、细节
(2)侧面描写:对比、烘托、衬托、欲扬先抑
四、主题【情节 环境 人物 读者】
(一)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即从下面两方面概括:
人生:
(1)人生道理 (2)表达某种情感,赞扬某种精神
社会:
(1)讽刺、批判、揭露某种想象 (2)歌颂、赞扬、弘扬某种精神
五、小说标题的作用【情节 人物 主题 读者】
1.小说的标题的含义或寓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
③深层:【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2.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妙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③手法:线索、修辞、双关、象征
知识补充:
标题的常见作用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面包》
2、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武松打虎》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一朵午荷》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魔盒》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铁齿铜牙纪晓岚》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猫和老鼠》
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①贯穿全文情节,使情节更紧凑
②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⑥揭示文章的主题
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语言特色
1.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解题思路:
1.从语言的个性化和特色性角度赏析。
(1)地域特色:某地方言、农村、城市
(2)时代特色:符合时代特点
(3)生活特色:职业、身份、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
2.从语言的语体来角度赏析
(1)口语:通俗易懂、质朴平实、生动活泼
(2)书面语:庄重典雅、准确精当
(3)文言和白话
3.从语言的句式来角度赏析
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倒装句式
4. 从语言的修辞来角度赏析
善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象征
好处:生动形象、言简义丰、含蓄隽永、诙谐幽默、辛辣讽刺、清新华丽、婉约明快
5.从词语的角度赏析
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
常见的语言风格:
善用叠词、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富有地方特色、善用口语、文白夹杂、含蓄深沉、幽默风趣、简洁明快、寓庄于谐、清新华丽、质朴平实。
善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象征】
七、构思选材
1.小说在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倒叙开头,设置悬念 (2)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3)善设伏笔,环环相扣 (4)线索贯穿,结构严谨
(5)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戛然而止,(留白、以景结情等)结尾
5.小说在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叙述顺序上: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及好处
(2)叙述人称上:采用人称 好处
(3)描写方法上:文中大量运用( )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知识补充:
①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如插补的是书信、档案、小时的事等往往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⑤平叙: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小说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1)材料来源:(日常生活等)
(2)选材角度:(典型、真实、新颖等)
(3)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4)使用材料的方法:(详略、重点分明等)
散文:景情事理
考过题型:标题作用、情节作用分析、主旨探究、手法(伏笔、留白)
论证特点
语言特点:句式(长短句及其作用)、手法、自然流畅,富于生活气息等
“我”的作用:人称作用、人称变换;线索、三要素互相作用
古文阅读:
断句:靠语感。多朗读多思考,读正确
常识:靠积累。无他法
内容:往往其实只是一个词语理解的错误。
假:古文中往往是“借”的意思,不是真假的假。
每假借于藏书人之家、久假不归
古文翻译:信、达、雅
信:关键词翻译准确,会,恰逢、正赶上;俾,使······
古诗词:
情感,具体情感 阐述例证(思乡思归、怀才不遇、怀古)
手法,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乐景哀情、比喻、反衬、借代、用典
视听、动静、远近、俯仰、点面
鉴赏专门术语:
意象意境特点:萧瑟、肃*、苍凉、凄清、凄凉、安宁、恬静、温暖、明媚、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辽阔、寥廓……
语言风格: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明快、凝练、含蓄蕴藉、清丽典雅
思想感情:喜悦、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