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式,其实就是把复杂的现金流折现模型,转化为一个以分子、分母和治理引子为变量的分析框架。
怎么理解呢?假设你要买一辆车,分子端的经济、利润和现金流就像是这辆车的性能,比如油耗、速度和耐用性,放在投资中就是你能得到的回报,分子越大,代表回报越高,股票价值也就越大。
而分母,你可以理解为车的价格和车贷利率,如果贷款利率很高你就要花费更多利息,放在投资中就是你借钱投资的成本或者你放在别的地方也能赚钱的机会成本,利率越高,你只有回报更高才能抵消掉这些成本。
最后的治理因子g,其实就是这辆车的维修等售后服务如何,公司会不会*跑路,汽车是否保值,二手车市场是否发达,品牌能不能让你有逼格、有面子,放在投资中就是公司治理、投融资是否顺畅,有没有股息和回购等,这些决定了一家公司能否走得更远,股价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向好。
所以,我们做投资,要综合分子、分母和治理因子,并找到一个回报大于成本的项目,就像你买车要综合考虑车的性能、价格、借款成本和售后,最终找到一个最合适、最有性价比的汽车。
有人说,道理我都懂,就是不会应用。别急,这套东西不仅仅是理论,它是可以完全套用在市场中指导我们的投资。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核心了,那就是当下市场的分子、分母和治理因子到了那个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
如何分析市场
看了我写的公式,或许有小伙伴会很自信地说:我只要找到分子高、分母低、治理因子高的公司不就行了?
哪有那么简单,哪有那么多好事都轮到你头上?因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公司和行业,往往分子、分母和治理因子也是不能兼顾的,我们需要的是找到在分子、分母和治理因子上分别具备优势的行业或公司,在不同周期和阶段主攻其中一种,择机行事,灵活判断。
首先,我们来看具有分子端优势的公司和行业,这样的行业或公司往往已经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市场已经充分竞争,并且和经济周期或者经济总量十分相关,多数是各个产业链的中下游生产加工制造环节,当然也包括大部分的大消费行业,也就是大家所谓的周期股;
其次,我们来看下具备分母端优势的公司和行业,往往这些行业属于创新型赛道,对于风险偏好也就是利率的依赖度和敏感度很高,可能现在没有现金流、利润或者收益,也就是分子不太行,但人们会因为预期未来能赚能多钱而给到很高的估值和预期,如果利率很低的话,这些未来的收益折算到现在就会指数倍提高,代表的风格是科技创新企业等成长股。
最后,我们来说说治理因子优势的公司和行业,我们知道公司治理优秀的企业,往往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也往往处于垄断地位,经营稳健,现金流充沛,喜欢分红,在我国多数为寡头垄断型央企和国企,其中一部分还属于当下比较火热的“红利股”。这样的行业和公司股更类似于“债券”,属于“类现金”股票,估值可能较低,但在风险偏好大幅降低,人们更喜欢追求“确定性”的时候会大放异彩,代表风格是石油、煤炭、电力、通讯、银行等价值股。
那我们这些年分别处于哪个阶段呢?
从国内来看,随着房地产调控,我们的分子端正在逐渐减弱,但分母端却在疫情之后随着全球利率的下行,风险偏好出现了明显提升,所以我们看到新能源、电子、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一度独占鳌头;但随着我们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分子的动能继续减弱,分母我们预期利率还会不断下行,因此我们看到在去年资金会涌入风险偏好更高、对利率敏感度更大的中小微盘科技企业,这也促成了那一拨微盘股牛市;在今年,我们看到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开始下降,这时候治理因子又开始翩翩起舞,资金开始流入有能力和意愿分红的红利股,印证了“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句古话。
海外的情况就更明显了,疫情后美联储天量放水,大大提升了美股的风险偏好,导致一些高风险低业绩的科技股生拔估值,也造就了投资界大网红木头姐的ARKK基金一飞冲天;但随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韧性以及通胀的来袭,美国从2021年开始加息,分母开始上升,分子同时也在上升,所以你看那些单纯没业绩的小票跌得很惨,木头姐本人也变成了著名反指,真是“小丑就是我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唯一受益的就是大型科技公司,他们无论是现金流、利润、资本支出还是商业模式和护城河都远超小型科技股,这也让他们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把分子打得特别高,即便分母在增长也完全不惧,通俗来讲就是分子提升远强于分母提升,比如美股七巨头,一度为标普500指数贡献了2/3的涨幅。
怎么样,过去几年国内和海外市场发生的事,是不是用分子-分母-治理引子框架都能解释得很清楚?相信学会了这个方法,你将会在投资的世界里得心应手,所向披靡。
尾声
分子-分母-治理因子投资框架,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就那点东西。
如果我们用所谓的“金融黑话”来解释,分子和治理因子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α,而分母就是所谓的β。对我们这些每天都在研究投资策略的人来说,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殊途同归,最大的区别还是适不适合你建立起自己的投资研究框架,更好地理解公司、理解市场和理解世界。
即便是在同一个框架中,你更青睐分子,还是分母,或者是治理因子,也取决于你的投资风格、投资能力圈或者个人性格,就像有的人适合寻找α,有的人适合押注β,一个道理。
巴菲特和芒格在职业生涯中几乎赚的都是分子的钱,他擅长对能力圈的高α公司大比例集中投资,长时间获得复利;而格雷厄姆、达利欧和霍华德·马科斯善于押注经济周期、债务周期和公司估值周期,通过宏观和中观分析乘上β的列车,去赚到分母带来的时代红利。
但有一点你可能会忽略,那就是分子和分母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比如分子的增长潜力会因为分母的利率上升而中断,分母的资金成本也会因为分子整个行业盈利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在经济扩张期,可能分子的盈利和分母的利率都很高,而在经济衰退期,分母的利率会被调降,这时候分子的企业盈利大概率也会下滑。
无论怎样,投资如棋局,分子为子,分母为势,只有运筹帷幄,才能胜券在握。
我是猫老师,感谢您的耐心观看,我们下个视频见!
参考资料
侯说巴菲特,侯跃、卢克宇
风险偏好和资产逻辑的思考,付鹏
系统回顾一下:美股市场这几年的“吃鸡缩圈”,付鹏
全球套息交易的缩圈游戏和破圈的连锁反应,付鹏
分母的逻辑,燕翔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