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书愤的翻译及赏析,书愤原文对照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15 16:33:55

《书愤》这首七律诗,紧紧围绕着“愤”字展开,前半部分浓缩了作者青年和壮年时期的戎马生涯和雄心壮志。特别是在第二联中,诗人巧妙地选取了两个极具象征性的画面,无需任何动作描写便生动呈现出紧张激烈的战场气息和昂扬的斗志。而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激愤与无奈,虽然充满悲伤和叹息,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消极和沉沦。这首诗的意境宏大,情感深沉且有力,不满与悲怆的情绪相互交织,深刻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古诗书愤的翻译及赏析,书愤原文对照翻译(1)

图片源自ai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青春年少,未曾料世间沧桑如此,北望中原,收复河山之志坚若磐石。忆昔瓜洲激战,金戈铁马,雪夜车舟疾驰,秋风中横刀立马,大散关捷报频传。昔日自比檀道济,守城英勇,而今白发苍苍,壮志难酬。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谁人能似孔明,鞠躬尽瘁,统帅三军,誓要北定中原!

古诗书愤的翻译及赏析,书愤原文对照翻译(2)

图片源自ai

全诗围绕“愤”字展开,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描绘青年时期的豪情与战场经历,颔联选取了宏大的战争场景,无需太多点缀,便生动展现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浓郁的边疆氛围;后半部则抒发壮志未酬、光阴虚度、事业未成的悲愤,尽管如此,却不显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况,交织着不满与叹息,深刻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此诗意境宏大,情感深沉,气势磅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两句诗回顾了作者青年时期胸怀大志、壮心不已的豪情。诗人在感叹世事的艰辛中,也坦露了当年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陆游年轻时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展现出非凡的抱负。宋孝宗即位后,他曾提出定都、备战及政治改革等建议,一度激发起朝廷的主战情绪。然而,隆兴二年春天,他力挺张浚北伐,却因战事不利,张浚被罢黜,自己亦受到牵连丢官。乾道八年,陆游到达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那段八个月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中最接近前线的日子。他在那里考察地形、民情,形成了以关中为根基的战略构想,并积极献策,但朝廷对此却并不支持,最终王炎被召还,幕府解散,陆游收复中原的梦想随之破灭,尽管如此,他的爱国情怀依旧炽热。

古诗书愤的翻译及赏析,书愤原文对照翻译(3)

图片源自ai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无情,壮志未酬,鬓角已是斑白,这让一心为国的诗人倍感痛心。陆游不仅是诗人,他还自视战略家。遗憾的是,一生未能施展才华。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表明了他的远大抱负。然而,“空”字透露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大志成空,努力成空,一切成空,唯有镜中的白发提醒着他岁月的流逝。这种对比,充满了悲怆。这不是因为诗人没有尽全力,也不是因为他不够坚持,而是命运弄人,世事蹉跎。这种悲愤之情,正是他内心的写照。

古诗书愤的翻译及赏析,书愤原文对照翻译(4)

图片源自ai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末联借典故明志,赞颂诸葛亮的北伐精神,虽历经千年仍声名卓著,无人能及。诗人借此批评那些主张投降的小人,彰显自己收复中原的决心。当现实中找不到慰藉时,他便将希望寄托于未来,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通过对诸葛亮的缅怀,诗人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渴望效仿先贤,实现抱负。整首诗篇,每一句都蕴含着愤懑,每一个字都是愤慨,以愤慨铸就诗歌,诗歌便是愤慨的载体。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