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光可鉴形容的是什么,油光可鉴这个词语造个句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1-28 18:02:37

近几日,“留学生”成为了网络上最流行的词之一。疫情之下,对于滞留在各国的留学生,我们当然不能不管,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炎黄子孙。但不少已经归国的留学生,却着实伤了不少国人的心,比如许可馨等人。是非曲折,公道自然都在大家眼里、心里,所以笔者也就不想再多加议论这些人了。

油光可鉴形容的是什么,油光可鉴这个词语造个句子(1)

但看着一些不识好歹的留学生,笔者倒是想起了90多年前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妙文《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上学时读它时并不觉得鲁迅写得有多牛,如今读来才觉得入木三分,先生果然说得对。当年鲁迅是怎么形容当时他见到的那群不争气的留学生的,我们来看两段内容就明白了:

1、以下的第一段,描写这些留学生的外在,这些人的打扮确实是极讲究的:

油光可鉴形容的是什么,油光可鉴这个词语造个句子(2)

鲁迅于1902年3月公费留学日本,在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认识了藤野先生。1906年1月,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原因是他被刺激到了。刺激他的,不是日本人,正是这群不争气的留学生。

油光可鉴形容的是什么,油光可鉴这个词语造个句子(3)

从这段内容来看,这些留学生的打扮确实是很讲究的。大辫子盘起时是富士山状,散下时则油光可鉴,先生用“标致”来形容他们,其实是颇有深意的。当时这些学生都是清政府公派的,鲁迅先生在1903年元旦期间就剪掉了辫子,要与腐朽的清朝决裂。这在当时很多不愿剪去辫子的人眼里,其实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辫子对他们来说有象征意义,似乎有了它们自己的心里就还有故国。

但鲁迅明白,心中有国并不在于形式,他在剪完辫子后,还专门去拍了张照片,并在照片后写了首小诗,这就是后来风靡了百年的《自题小像》。诗的最后两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如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油光可鉴形容的是什么,油光可鉴这个词语造个句子(4)

2、以下是第二段内容,描写这些留学生的行为,这些人确实是令人爱不起来:

油光可鉴形容的是什么,油光可鉴这个词语造个句子(5)

以上内容里记录的点点滴滴,多年后仍深深地印在鲁迅的脑子里,这是他要弃笔从文的原因。观看电影里,日本人欢呼在先生看来没什么,但偏有中国人爱看,而且还有人叫“万岁”。这种刺耳的喝彩声,怎能不令人心痛。这群欢呼的留学生连善恶观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家国情怀?

笔者可以想象,当时同样坐在放映厅中的鲁迅先生,内心是怎样一种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所以才会发出“呜呼,无法可想”的感叹。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鲁迅的杂文、小说,总是写得那么犀利?为何他就不能像徐志摩等文人一样,风花雪月一些?原因或许很简单,因为年轻的他受到了太多的触动,所以他才会“横眉冷对千夫指”,他才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油光可鉴形容的是什么,油光可鉴这个词语造个句子(6)

这两段文字,鲁迅从打扮、动作、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群不争气的留学生形象,当真是入木三分。中学时学到这篇文章,总觉得那是特殊时期的留学生,可如今看来,这种人其实还是不少的。距离鲁迅这篇文章问世已经过去了90多年了,我们不再是弱国,我们的留学生也不该再是鲁迅笔下这副模样。笔者相信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是一身正气,能分辨善恶对错,心系家国的,若真遇到不争气的,也只能是“怒其不争”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