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经典诗作,“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一、创作背景:
孟浩然在开元十七年(729 年)长安应试落第后,大感怀才不遇,于是泛舟湖东游吴越,寄情山水。这首诗就写于他漫游吴越之时,是船至浙江建德江遇晚停泊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乡思之愁以及仕途失意的郁闷。
二、诗句赏析:
1.首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舟近岸,“泊”指停船宿夜。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既点了题,又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2.次句“日暮客愁新”:
“日暮”与上句的“泊”“烟”相联系,既因为日暮所以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时江面上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在这黄昏时刻,最易惹动游子的思乡情绪。一个“新”字,强调了愁绪的突然产生,说明诗人本在旅途中已满怀愁绪,而此时黄昏的到来,更让这份愁绪增添了新的感受。
3.第三句“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旷”和“低”相互依存、相互映衬,“野旷”使得天看起来更加低垂,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压抑。
4.末句“江清月近人”: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显得格外亲近。“清”和“近”相互呼应,江水的清澈使得月亮的倒影更加清晰,也拉近了月亮与诗人的距离。诗人在此赋予了明月深厚的情感,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在这寂寥的夜晚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慰藉。
三、艺术特色:
1.意境独特:全诗通过对暮宿建德江的景色描写,营造出了一种空旷、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这种意境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以景抒情:整首诗虽只有一个“愁”字,但诗人通过对烟渚、日暮、旷野、天空、树木、江水、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愁绪巧妙地蕴含其中,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效果。
3.语言质朴:孟浩然的诗风一向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这首诗也不例外。语言简洁明了,却又韵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例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用词简单却意境深远,成为了千古名句。
总的来说,《宿建德江》是一首在艺术上极有特色的抒写羁旅之愁的诗篇,以其独特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和质朴的语言,成为了孟浩然山水小诗中的名篇,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