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清潭村,有个小地名叫强盗畈。
畈,字典释义为,大片田地。
那么,强盗跟这片田地有什么关系呢?
强盗来自何处?
强盗畈的来历,要从村中名人张岵说起。
清潭村人多姓张,明代时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名叫张岵。
张岵从小勤学善问,并且深受同为宁海人的明代大儒方孝孺的影响和教导,方孝孺到清潭村讲学时,张岵成为了方孝孺的得意门生,两人年龄相差不太大,由此成为了至交。
公元1382年,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方孝孺经人推荐,受到了朱元璋的接见,其博学才识,朱元璋大加赞赏,并当即推荐给了皇太子,并说,到老都可用其才,“此庄士,当老其才”。
三年后,即1385年,张岵中进士,在方孝孺的提携下,张岵历任河南道监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张岵和方孝孺,既是同乡,又是师徒,且为至交,两人相互支持,似乎前程一片大好。
然而两人的命运却突然间急转直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公元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即皇太子朱标因风寒病死,朱元璋因此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时年21岁,年轻气盛。
朱元璋的嫔妃众多,因此子女成群,有记载的子女多达42人,其中皇子共有26人,且大都封王,各据一方,各自为阵。
皇太孙即位称帝,那些封王的皇叔们,意见很大,并不把年轻的新皇帝放在眼里,割据势力,有令不止,致使政令极不畅通,引发了皇室的极度不安。
建文帝重用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文官,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史称“建文新政”。
然而新政每当触及到众多的皇叔们,则无法推行,因此,建文帝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政策。
削藩,导致了皇帝与皇叔们的矛盾激烈化和公开化,其中以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并且蓄谋已久,扩大势力。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马皇后所生,驻守北京,在北方的势力根深蒂固,非常庞大,并且招降蒙古士兵,扩充了自己的部队。
1399年8月,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由,发动兵变,史称“靖难之变”。
建文帝派兵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笔下,然而终未能阻挡朱棣军队长驱南下。
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6月13日,朱棣攻下南京,即帝位,是为明成祖。
建文帝朱允炆,下落有多种说法。
当时的文武百官大多归顺朱棣,唯忠臣方孝孺,拒不降服。
朱棣佩服方孝孺的才能,拟召用方孝孺,并且请方孝孺拟写即位诏书,方孝孺拒不服从。
朱棣大怒:如不拟写,诛九族!
哪料方孝孺怒斥一句:诛我十族又何妨!
自古以来,只有诛九族,第十族从何而来?只好再加一族,同学和老师。
方孝孺被极刑凌迟处死,包括同学和老师在内的十族人员,有记载的遇害人数就有870多人,入狱和流放者,难以计数,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株连十族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