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的老家,在现在的宁海县大佳何镇溪下王村,一溪之隔,就是方孝孺的老家溪上方村。
溪上方村的方氏人家,没有来得及逃跑的人员,全被诛*。
现在慈溪市龙山镇方家河头村,象山县溪里方村、方家岙村,方姓人氏就是从当时的宁海溪上方村及附近的方氏人家逃难而去。
溪上方村,全村被屠,一人不存。
一个盛极一时的方氏村落,由此消失。
当时在老家清潭村守孝的张岵,“闻建文帝蒙难,好友方孝孺遭磔”,悲愤交加,于家中九思堂留下绝命书,“亲逝子当存祭祀,君亡臣岂独留身”。
张岵携家小一起,弃衣冠,沉石自尽于村西的斗岩潭。
抓捕张岵的官兵来到清潭村,发现张岵及家人都已死,于是官兵将张家府宅点火焚烧。
规模庞大而气派的张家府宅,被焚之一炬,沦为废墟。
时人见官兵之恶行,谓之强盗来犯。
公元1425年,朱棣之孙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宣宗皇帝为张岵平反,赐“忠节”。
人们感念张岵之气节,遂将张岵及家人自尽的斗岩潭改称为:“尽忠潭”。
并在潭边山坡上,造了一座亭,名“尽忠亭”,亭中立“尽忠碑”。
后来,人们把张家府第被焚烧后的废墟,改造成了粮田,因为曾经强盗来犯,纵火烧宅,称之为:强盗畈。
这就是强盗畈名称的来历,其背后是众多生命的逝去。
皇室之争,殃及宁海县内众多山村的无辜百姓,血雨腥风,惨绝人寰。
时光流水,世事轮转,尽忠潭已被历史的乱石淤积,已非当年深邃之模样,唯有溪石如磐,依稀越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