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一种生命极其短暂,让人不禁觉得可怜的小型昆虫。大多数生活在水泽地带,它的幼虫期是很漫长的,个别种类可能要等到2—3年才能得以蜕变。蜕变为成虫后,因为他自身构造的问题,会不吃不喝直至死去。它们在空中飞舞着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之后便会在水面上结束生命。同时,蜉蝣也是一种很漂亮的小虫子,它的身姿小巧,有着一对很大且完全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细细长长的尾须。在空中飞舞时,姿态既纤巧又动人。
蜉蝣起源于古生代,虽然它是一种很古老的生物,但是它存在的时间一直都是非常地短暂。仅仅一天,就需要经历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很多人不禁为此悲慨。
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没有过过蜉蝣的人生,蜉蝣的喜怒哀乐,痛苦幸福,我并不了解,但我知道当它诞生的那一刻,当它看到阳光的那一瞬间,它的心里、眼里一定是盈满幸福的泪水的。
蜉蝣在幼虫期会潜伏在水中,生存长达一年左右,在那个时候,它们还是一只虫卵。由于处在幼虫期的它们身体里面富含很多的蛋白质,不幸的它们会成为很多鸟类的腹中物。反观幸运的蜉蝣们,它们会渡过漫长的幼虫期,经过几次蜕皮后,成长为在我们看来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生物。这时候的它们可以称为是一具躯壳,他们没有消化系统,更无法进食。 我从未想过,一个生物无法吃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事实上,蜉蝣从头到脚都是为爱而设计。它的口器已经退化,胃肠道也不过是气泡而已,这样让身躯更轻巧更适宜飞行。即使它饥肠辘辘,也无法吃下哪怕是流质的食物。蜉蝣简直可以称为会飞的精巢或卵巢。吃喝对它们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它们只有一天的生命,在这天里必须找到配偶,必须交配产卵,并在完成一生的使命后平静地死去。这是属于蜉蝣(又名一日蝇)的美妙一天,它们在这一天里为爱而生,又为爱而死。"上面是我在搜集关于蜉蝣资料时看到的一位网友的留言。这番独特的见解,相对于大多数人对蜉蝣的认知来说,是比较讨喜的一种表达方式,直到如今也有很多的人,将蜉蝣认为是爱情的化身——不顾一切,放弃所有,只为和爱人相拥。对于蜉蝣短暂的一生而言,这无疑是对浮游虽短暂一生却拥有浪漫爱情的美好评价与憧憬。相对于不好的揣测——比如我们之中有些人会对"浮游的一天就是一生"这个命题比较敏感,大部分同胞流露出来的感情是可惜以及同情,上述这位网友的论断更加符合另一部分人的观点——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爱情充满期待,对当下充满满足,对未来充满渴盼以及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