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从何而来?必然自稼穑矣。民勤于稼穑,天下便大安。古书上说的“古代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由此可知,稼穑对百姓的重要性,也是天下长治久安的的重要保证。那么,“稼穑”是什么意思,“稼穑”二字又是如何演变的,又该怎么读才正确呢。在这里,我们做个简单了解。
一、“稼穑”的字形演变
“稼穑”一词都有“禾”字旁,表示都与禾苗、庄稼有关。“稼”的甲骨文字形,分为两部分:下面为“田”,上部两株禾苗,表示田里种庄稼之意。小篆字体大变了,上部的“禾苗”放在左边类似小篆“木”形,只不过中间的“丨”变成了“7”形;之前下部的“田”消失,右边变成了“家”,表示一家人集体从事农业劳动。后来字形再规范、工整,就成了楷体“稼”,本义指庄稼。
“穑”最初字体为“蔷”,繁体字为“薔”,金文字形上部类似禾苗,下部类似一种从根部收割农作物的工具。后来左边加上了“禾”,成了“穑”字。小篆时,字体线条化,从艹,表示属于植物,从嗇,表示强调读音,本义就是一种植物。后来再演变、简化,左边变为“禾”,右边变为“蔷”,楷体“穑”字就出现了,本义表示收割。
二、“稼穑”怎么解释?
古人把种植称之为“稼”,把收割称为“穑”。两字组合一起,就成了“稼穑”,泛指一切农业、农事活动。“稼穑”一词在古代文献和古诗文中运用较为广泛,最初出自《诗经·魏风·伐檀》,原文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大意就是:“不播种来,又不收割,为何还要把三百捆禾独吞啊。”反映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不劳而获、靠剥削压迫人民等种种不公现象的控诉。
三、“稼穑”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艮岳百咏》西庄
[宋]李质
低作柴扉短作篱,日晴鸡犬自熙熙。
躬耕每以农为本,稼穑艰难旧亦知。
艮岳,山名,位于北宋开封城东北方向。柴扉,指柴门。熙熙,指鸡犬吵闹的热闹之况。躬耕,亲自耕种土地。稼穑,指农事活动。全诗大意为:“低矮的柴门是用柴木做成的,短矮的篱笆是用树枝做成的。天气晴朗之时,鸡犬都出来闲逛,一片热闹景象。我亲自耕种土地,以农业为根本。从种植到收获,农事活动的艰难,我过去一直都知道。”
本诗作者李质,字文伯,北宋南京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昌龄曾孙。本诗开头以“低扉”“短篱”两词描述了乡下房屋简陋而朴实的特点,二句以“鸡犬熙熙”,描述了农村鸡犬自由的特点。最后通过自己亲自从事农业活动,感慨稼穑的艰难,只有从事过的人才知道。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坚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稼穑”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jià sè
同音字:嫁 色
部首:禾
结构:左右结构
五、结语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稼穑”从木,有家,有啬,表示一家人从事农业劳动,也可指农业劳动是家庭的基础。有“稼”才有“墙”,有墙才有家。从古至今,农业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往往由于剥削、压榨,过得艰难,最后连基本的“稼穑”都保不住,往往揭竿而起。历代以来,中国百姓最良顺,揭竿起义、王朝更迭,到最后也只是为了有田能稼穑而已。重视稼穑,善待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