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白居易(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这首诗里面第二句的“瑟瑟”被解释为了绿色,这件事让我这个教了这么久《汉字思维》课的老师颇有些不解。因为从“瑟”这个字的字源来讲,与绿色毫无关系。“瑟”本来是指一种古琴,最早是五十根弦,后来通常是二十五根弦,也有十六根弦的。
瑟
琴
相比古代的“琴”,一般是七弦,“瑟”的弦就多了几倍,拨动奏乐时抖动的幅度比较明显,所以后来形容人因寒冷而发抖,就有了“瑟瑟发抖”一词。于是,有人觉得“半江瑟瑟半江红”其中的“瑟瑟”是否会指风吹动江面后波光粼粼的样子,形容江面如琴弦般抖动。粗粗一听,倒也颇有几分道理。细细一想,在文理逻辑上就有些欠通了。瑟瑟若是指江面波动,那么这句就应该是“半江瑟瑟半江平”了,但“一道残阳铺水中”,必定是造成“半江红”的原因,所以“瑟瑟”解释为绿色在文理上明显更通顺。落日映在江中,一半江面被染红,一半江面仍是被绿树倒映成绿色,这样的场景也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现象。只是“瑟瑟”凭什么有“绿色”的意思了呢?
原来瑟瑟后来指的是一种绿色的宝石,来自于古代的波斯国。《周书·异域传下·波斯》:“波斯国又出白象、狮子……玛瑙、水晶、瑟瑟。” 明沈德符《野获编·外国·乌思藏》:“其官章饰,最尚瑟瑟;瑟瑟者,緑珠也。” 那么“瑟瑟”代表绿宝石基本上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的波斯语称呼这种宝石的发音为“瑟瑟”。(祖母绿宝石起源于古波斯语,“Zumurud”,原意为绿色之石。后演化成拉丁语Smaragdus)
果不其然,经查证,还真有一位专业学者就此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近万字的论文来证实。于是“瑟瑟”就由“绿色宝石”引申出了“绿色”的意思,更何况绿色宝石晶莹剔透,江面的河水清澈透明,用“瑟瑟”来形容这种“绿色”,再贴切不过了。
用绿色宝石的名称来形容“绿色”,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借代”,被大量运用在古诗词中。比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借代“战争”;“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管弦”借代“音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借代“农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借代“有权又有钱的人家”等等。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也被我们继承下来,用于现在的写作当中,比如我们可以用“红领巾”借代“小学生”,用“白胡子”借代“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