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幸福最是团圆时。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时,与家人亲朋共享美味、共庆佳节,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特别是那一桌精心烹饪的年夜饭,更承载着浓浓的年味和亲情,恨不得十八般武艺全上,越丰盛越好。不过,推杯换盏的喜庆之余,还是要提醒一下:不要过分铺张,小心盛宴变“剩宴”。
其实,近年来,随着“光盘行动”等厉行节约举措的推广,食品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不少人平时就养成了适量点餐、剩饭打包的习惯。但是,逢年过节,碍于面子、人情,往往在宴请上还会讲排场、相互攀比,结果就是菜品越来越多、花销越来越大。
“小餐桌”体现着“大文明”。年关聚会,品的是年味,叙的是情谊,在低碳、绿色现代生活理念下,以摆阔、浪费来充“面子”,反而“掉价”。即便是条件好、不差钱,也万万不可浪费粮食。要知道,合理适度的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而过分铺张,不仅浪费资源,影响社会风气,还将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组引人深思的数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一粒米、一滴油,看着不起眼,却事关国计民生。如果人人都“吃一碗、倒一碗”,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挥霍。何况对我国来说,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而在餐饮消费环节遏制浪费,是节粮减损的重要举措,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
事实上,食品浪费不仅可耻,而且违法。2021年,我国重拳遏制食品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发布施行,已将节约粮食从道德标准上升到法纪的高度。
当然,制止餐饮浪费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既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也需要餐饮企业和消费者“联手”,从采购、加工、仓储、管理、服务等环节全链条长效推进,从而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比如,“一个菜单调,两个菜浪费”,是不少消费者一个人用餐时面临的尴尬。为此,一些餐饮企业就转变经营理念,看准时机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等适合“光盘”的产品。这样,消费者能吃到不少花样,餐饮企业也获得了利润。此外,“味道好”也是减少浪费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餐饮企业苦练“内功”,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和烹饪水平,从而减少因口味不佳导致的浪费。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新风尚下,“年年有余”的“余”不是剩余、多余,而是懂得“节余”。亲友相聚,按需点餐;服务人员主动引导,“不够再加”……如果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拒“剩宴”,那么节俭年饭一定会更加“香喷喷”。(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