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节奏划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奇者意思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2-16 14:12:09

《三峡》中考整理(附答案)

一、朗读节奏(停顿)考查: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答: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特点类考查:

4.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答、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写出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或山高岭连(山连山高)。

8、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9.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答、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三 文章写法考查:

10.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答: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1、侧面描写是本文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答、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四、理解默写:

12.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五、比较类问题:

13、比较《三峡》《与朱元思书》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答、(1)湍急、清澈; 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14.《三峡》《答谢中书书》两文都写到“猿鸣”,赋予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甲文猿鸣凄异、哀转,听者泪沾裳,表达的是一种悲伤情感;译文猿鸟乱鸣,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气息,体现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六、理解性问题:

15.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或者答: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1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答: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