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下一句是什么,马首是瞻的优美词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12-16 20:05:38


马首是瞻下一句是什么,马首是瞻的优美词句(1)


读《左传·襄公十四年》节选


马首是瞻,意思是服从指挥,把某人当做自己的领导,结成团队,用粤语说就是“看你做头”。

本以为这是一个“当仁不让”式的正能量成语,后来发现还是头脑简单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这世上可不是只有一匹马。


上回书说到迁延之役晋国带着一批诸侯国去找秦国报仇雪恨,结果以退兵草草收场。

这其中有多少猫腻,多少曲折人心?看这篇文段的时候,总觉得是在看《职场百科》,这些人的行为和思量,不要太经典了!我们且来细细品。


公元前559年,那年夏天,晋国要打秦国,要一雪前耻,于是集结一大票诸侯国兵力,浩浩荡荡的大军出发了。


当时,这批军队最大的头,理论上是晋国国君,但是晋悼公没有随军出征,而是呆在国内。原文里交待这一句,其实就是在说,本次任务,真正让人信服的权威马首是不在军中的。


本次联军由晋国六卿扛旗引领。


六卿由上到下的官权排位是:

中军将、中军佐;

上军将、上军佐;

下军将、下军佐。


将,是主将,佐,是辅佐。

佐的直接上司是与他同层的将。

可以说,晋国国君之下,就是中军将最大,此次统领带兵的中军将,是刚上任不久的荀偃


及泾,不济。

联军浩浩荡荡来到泾河边上,却没有渡河前进。


考题来了。

为什么不渡河?是谁在努力周旋?谁在驻步不前?


下面是《迁延之役》为您带来的十种职场形态经典示范:


(一)观望保守派——鲁国大夫 叔孙穆子


面对诸侯军队举步不前、军心不稳的情况,晋国大夫叔向决定走动走动。

他先去找的鲁国代表,叔孙穆子


叔孙穆子回给他一首《诗经》里的诗歌:《匏(刨)有苦叶》。

此诗是讲一个待嫁女子在河边着急期盼心上人来迎娶自己。无论水深水浅她都有勇气渡河,但是又有所顾忌,害羞矜持,所以选择等待,等情人来找自己。只要情人主动,自己便会随他而去。

一听这歌,叔向就明白了。

鲁国目前观望不前也是跟大局而已,对晋国别无二心,只是如果晋国没有明着下命令,那么鲁国自己也绝不去做那出头鸟。


这种思想在现今职场中,应该是很典型的一派,不是不愿意做事,而是不愿意担责。

背叛?倒不至于。

主动?也绝无可能。

他们要的就是,由别人开口,说出一个命令或一个承诺,然后自己做一个拿吩咐做事的助手。

他们觉得不用出脑力,出了错也怪不到自己头上。因为万一出了问题,他就可以:

“我不知道啊,我是按你说的做的,不关我事反正你负责。”


不愿意担责,会演变成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动脑再演变成不愿意动手,等到什么都不愿意付出了,活着也就等于死了。


志在自保者,恐会习得一身赖皮本事。

志在掌舵者,世界则越闯越大。


当然这里鲁国的举动无可厚非,打仗是玩命的,当时军心有异,选择观望等待命令是较为明智合适的做法。


于是叔向让人开始准备船只,命怀有此意的鲁国军队和莒国军队先渡过河去了。


(二)积极向上领头羊——郑国司马 郑子蟜(搅)


人,其实都是明白人,只是有人不愿意做明白人,不愿意说些明白话,生怕有所牵连。


郑国代表郑子蟜,去找卫国代表北宫懿子,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

与人交好却不能坚定心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厌恶的了!这样的话,要把国家社稷置于何地?

即是说,既然大家约好了跟着晋国来到这里找秦国打架,就按照原计划行动啊,三心二意干啥呢。


北宫懿子听了很高兴,感觉自己找到了组织。这种物以类聚,也是一种幸运吧。


这里的郑子蟜,就是职场中的第二种人类,有一定的责任感,对于团队对于工作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建树有所助益,不愿意被第一种人类同化,看不惯的会忍不住说出来,也许是私下组一个群在群里说。

这种人的好处就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装傻的人和你说话,不是执着于解决问题,而是执着于周旋,纯浪费生命,消耗精力。


此处会产生分支:看得明白,是否会付诸行动呢?或者只是过过嘴瘾,喜欢“表示强烈谴责”罢了。


好在郑子蟜属于行动派,他拉上北宫懿子,一起去找其他诸侯国代表,劝说大家一起渡河。

虽然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是面对各怀心事的诸侯国代表,少不了的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明利害,再灌点鸡汤赞诗,最终成功让诸侯联军动身渡过泾河,驻扎下来。


有主见,有行动力,有影响力,就算不是做领导,和这样的人做同事一起工作,会很顺畅。

可惜他是郑国人,郑国的政治平台给不了他更大的锻炼空间。在市级本地私企中再怎样风生水起也是小打小闹。


(三)两种可能性——卫国大夫 北宫懿子


如果郑子蟜不来找北宫懿子,那么北宫懿子会是第二个郑子蟜,还是第二个叔孙穆子?会去劝说其他人,还是等着别人来劝?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有些人颜色未定,容易被感染,所以两种都有可能。到底以哪一面示人,就看命运让他先遇见谁,得到谁的引导,他就会倾向哪一种属性。


某些刚刚步入职场的小白,他所接触的办公环境、同事、前辈,让他见识到的是哪一种“真相”,给他带来的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教化,潜移默化中决定着他会混成什么样属性的人。


胡歌说:“我很幸运,我可能比更多的人更早的知道了什么样的演员才是真正的演员”,初入人间即遇见榜样,真的很幸运,希望每一个小白都有这份幸运。


现在播报一条突发新闻,秦军利用泾河上流的优势,在河水里投毒,致使晋军一方死伤众多。


就算是面对这样的处境,郑子蟜毅然决然以进为守,率领郑国军队前进,就连之前心里有些小九九的诸侯联军也都跟从郑国前进。

可见郑子蟜在众人心中确实有很高的才能和威望。


双方对峙于棫林,不获成焉

此处的“成”,意为讲和、和解、平定。

不获成焉,没有获得平定。就是双方交战了,晋方没能打败秦方,没能获得胜利。

来看看 不获成焉 的另外一种有趣的翻译:不能让敌军秦国屈服讲和。

这句翻译看第一次,没明白在讲什么;

看第二次,好像是说晋方占了上风,秦国就算想要讲和都没机会了;

看第三次才明白过来,其实说的是,本次交战,晋方没本事让秦国屈服,那意思就是没打赢呗。

这翻译可真给面子,愣是没让人觉得晋方有什么问题。


(四)瞎指挥的大老板——晋国中军将 荀偃


一鼓作气,是不错的战术,破釜沉舟,也是不错的战术,都是意欲速战速决时可以考虑的,两个战术的共同点之一是:使用者本身必须具有一言九鼎的号召力。


而这个条件,此时的晋国中军将荀偃,是不具备的。虽然他确实是本次出征大军中的一把手。

且不说上任时间短,还因其有弑君前科,晋悼公一直有心提防打压他,所以此时荀偃的地位,真没有到那说一不二的份量。


但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事,提高取胜的机会,也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使了一险招:

“众将听令!明天凌晨鸡叫的时候就套车整装,把水井填了,把灶台铲平,别想着还会回来!一鼓作气,此战,唯余马首是瞻!我的马头方向就是全军前进的方向!”


此招一出,胜负就在一瞬间。


结果是他输了,不是输给秦国,而是输给自己人。因为底下的人不配合,扭头收兵回国去了,留他一个在风中摇曳。


他只好搬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品德,做个检讨:

“目前的对战情景不容乐观,我的命令确实是有过错,后悔哪里还来得及,现在一部分主军力已经离开了,剩下的人马留得越多,也只是给秦军送俘虏人头而已。全军撤退回国吧。”


本来意气风发说要报仇,结果在诸侯联军眼皮下灰溜溜退兵了,绝对是荀偃乃至晋国的一大耻辱。

迁延,意为退却、徘徊等。为本次事件取名为“迁延之役”,就是来自晋国人的官方吐槽。


这样一个hold不住属下的领导,是不是也很眼熟?

你有没有遇到过自以为很懂行实际上就是在瞎指挥的领导?一开始还据理力争,捍卫专业,后来为了息事宁人就只剩附和点头了。

唉,请供上人民币,纪念那逝去的坚毅。


当然了,虽然这次因为没有思虑周全而被属下打脸,是很糗,但荀偃其实没这么差,还是有实力的。


(五)架空一把手——晋国下军将 栾黡(演)


要说这栾黡,真是横到没分寸。

平时怠慢点也就算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啊,对战秦军久战不下,还有这么多附属的诸侯国看着,就这样甩脸走人,合适吗?

再说了,有什么意见你好好提,真逼到荀偃收回命令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他没有给荀偃这个机会,直接丢下一句话就走人,还能不能好好说话好好合作了?

栾黡说:

唯余马首是瞻,看你的马头行事?晋国的军令,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话。

余马首欲东,我的马头还想向着东边呢。”

于是就带着自己的人马,直接回国去了,回国去了,国去了,去了,了。


“马首是瞻”的成语故事真是让人英雄气短,“唯余马首是瞻”这么霸气的命令,下面接着的,不是一呼百应,不是一言九鼎,而是“余马首欲东”如此任性野蛮的尴尬。


在职场中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官位低人一等,却总是可以肆无忌惮的欺负上司呢?

《琅琊榜》言皇后说出了真相:“那个贱人这几年不把我放在眼里,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陛下恩宠。”

这就是症结所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啊。在BOSS眼里,人家是心腹,你是大患,纵使你官大又如何?说话不算数啊。


正牌上司VS关系硬的同事,面对这种斗争,最惨的是处在下一层的人。要是一不小心选错了队……


(六)站队的重要性——晋国下军佐 魏庄子


下军将栾黡走了,那么他的直系下属,下军佐怎么办好呢?

顶头上司和直接上司吵架分派,怎么选才不至于送死?

下军佐魏绛(酱)选择跟从直接上司,也带兵走了。


他就没考虑过要等顶头上司荀偃的命令吗?有,但是一番思量后,他还是跟了此时更为关键的人。

荀偃命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在工作中要跟从自己的主将,那么对于我这个下军佐而言,主将就是下军将栾黡,按照荀偃的教令,我是要跟从栾黡才对。遵循了荀偃的教令,也就等于是选择了跟从荀偃了。”


且不说这样的辩词,观众接不接受,但是比起荀偃栾黡明显是更加不好惹一点。


这样的一时权衡,在职场博弈中尤为重要,因为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啊。君子报仇,讲究埋线十年。小人报仇?直接扎心啊老铁。


站队的选择,某个时候比实干还重要。

此处的站队,当然不是指那些主动挑起事端,鼓动拉帮结派的站队,而是当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地步,领导层已然闹翻,那么如何在如此难堪的境况下,保住自己?

虽然弃大主将而去是不对,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魏绛的选择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一个合理的决定吧。


在职场派系斗争中,你能活几集?活得是否舒坦?站队的智慧也是很重要的。

看《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就是反面教材。一开始站甄嬛,受了华妃不少折辱,日子过得不好。后来站皇后,结果甄嬛反手就是一个女主光环,照样叫她不好过。

人家站队她站队,人家都是利益分享者,就她把日子过得心苦身也苦,唉,性格使然。

话说,那些因为不喜欢角色而去攻击演员的人,真的有病。安陵容这个人物被陶欣然演绎得很经典很经典,百看不厌。


(七)送死的愣头青——栾针


有时候啊,在职场上阵亡,不是被人暗算被人中伤,而是自己不够成熟,却很够冲动,愣头青一样的,自己把自己送上战场。

刚入职场的时候,有没有试过自己冲动多嘴多事而坏事的?


上一篇文中就说到,栾黡的弟弟栾针范匄(盖)的儿子范鞅,在本次战役中,大队马都准备退兵的时候,他们头脑冲动非要组队去敌军中开片。

结果,满腔热血霎那间从唯心概念变成了唯物概念。


如上一篇文中所述,经过此事,栾氏和范氏就此结下梁子。


(八)沉默的大多数——其他诸侯


让我们来关注一个一直被忽略了的群体:

究竟是谁!在大军临河的时候起了关键的消极影响?

究竟是谁!让郑子蟜北宫懿子苦口婆心劝说才肯渡河?

究竟是谁!渡与不渡都影响着整个诸侯联军的行军决定?


且看原文描述:

于是,齐崔杼、宋华阅、仲江,

会伐秦,不书,惰也。

向之会 亦如之。

卫北宫括,不书于向,书于伐秦,摄也。


《左传》也叫《春秋左氏传》,它的存在是为了给《春秋》这本史书做注解,所以经常会在《左传》的文中看到有这样的描述:“这个历史故事讲完啦,而《春秋》这本书在评论这段历史的时候,是这样写的……为什么会这样写呢……”


这里也是这样,这一段是为了解释《春秋》中作如此描述的用意。


大致翻译就是:

当时还有一些诸侯国也有参与了迁延之役,《春秋》记载这段历史时却故意没写出来,是因为那些国家对待此次战役的行为态度过于消极懈怠。

就好像《春秋》对之前的向地盟会那段历史的记载,也是这样,无功者不书。

而卫国的北宫懿子,之前在向地盟会时,到场了却没有被《春秋》记载,就是因其不作为。但是在这次的迁延之役中,因其辅助的功劳,于是《春秋》就花了笔墨去写他的戏份。


可见对于历史的记录,那些笔者未必是客观的,反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在本次战役中,被《春秋》故意忽略而被《左传》故意点名的不作为的诸侯国,有齐国、宋国。这两个诸侯国本身实力就不算弱小,相信带起节奏来,是相当有效的。


那个“仲江”应该也是个人,只是没有像前面两个一样冠有国名,或许也是宋国的,身份有些恍惚,不重要就暂时不纠结吧,知道的同学请指教。


沉默者就无用吗?呵呵,这可是大多数啊,“不出头”也是个“大头”,不可忽视。

有时候,不出头的大多数,表示默认,表示许可,表示抵触,表示不合作,表示拖着耗着,还有三人成虎的恐怖能量,无论代表什么,就是不代表“真的没意见”。

人人都有意见,只不过选择说与不说。


相信在联军去到泾河边上时,军中已经漂浮着各种各样的意见。这些漂浮着传来传去的听说和猜疑,在无形中打散了联军的向心力。虽然未必会有人挑破这个事实。

但是,不挑就不破,这恰恰是解决问题最大的阻碍。


来到泾河边时,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不渡河,在经过一番劝说后,又改变了想法,纷纷渡河去。

可见,他们一开始不肯渡河,并不是非此不可。

既然不是非此不可,为什么当时会对联军的前进产生这么大的阻力呢?


这就是沉默大多数的力量,堪比经济学中无形的大手,润物无声的大招。


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这种所谓的沉默大多数,都是常驻军,可以说他们很坚固,也可以说他们很顽固。往好的方向带,那就是一股正能量,反之,社会就会乱,大乱。


(九)腹黑回马枪——范鞅


不要以为今天意气风发,就可以肆意欺辱他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与回马枪哪一个先到。

范鞅因为栾黡发狠,外逃去了秦国。后来秦国又推举他回了晋国

为啥秦国愿意推举他回国?晋国逃亡者范鞅秦国之间有一场对话。那一场对话,远看是智者评时局,走近了看,其实就是一次交易。


秦景公范鞅

“晋国的大夫谁会先灭亡?”

人话翻译:要打败晋国,就要打败晋国实权集团——六卿,他们当中谁是破局的弱点?


范鞅当然听得懂,身在他国,不拿出一点祭品,怎么能让人家帮自己呢。回答:

“栾氏,因其骄奢蛮横。”

人话翻译:只要你保我回晋国,我有办法可以铲除栾氏,那么我报了仇,你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局面。


范鞅继续说:

“虽然栾黡是过分骄纵残暴了,但是栾氏要遭殃的祸乱恐怕不会发生在他身上,而是发生在他的儿子栾盈身上。”

人话翻译:您看,我的报仇计划是这样的,我会以栾盈为切入口,由此把栾氏连根端掉。


秦景公:“为什么这样说呢?”

人话翻译:复仇计划可不可行,你说详细一点。


范鞅回答:

栾黡的父亲栾书在民众间很有声望,深得民心。父财子享,靠着民众对栾书的爱戴,爱屋及乌,其子栾黡再怎样骄横都可以被原谅。而孙子栾盈还年轻,在他的善意还没能大面积传达到群众眼前的时候,他老爸栾黡就会早早的把祖辈留下来的好感给败光,父债子偿,于是乎,栾盈就要承受老爸栾黡作下的恶果了。”

人话翻译:嗯,这就是我的报仇计划书,你看,我选择对栾盈下手,是有依据有保障的。


话说栾黡真是坑娃啊,他也不想着给儿子留一点好名声,儿子就算再有本事,这补仓的速度也赶不上他挥霍的速度。


秦伯以为智言,为之请于晋而复之。

白话翻译:秦景公觉得范鞅说的话,是有智慧有见识的,于是替他向晋国请求,让其回国并恢复官职。

人话翻译:秦景公通过了范鞅的报仇方案,达成交易,让他回国去实施了。


后来的事,上一篇已经有讲,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就是范鞅联合自己的姐姐,也就是栾盈的妈妈,一起把栾氏给端了。后来栾盈回国来报仇,失败,族灭。


以上,这类比的九种职场人,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像是在工作中遇到的某个人,也像是在狗血电视剧里看到过某个角色。

其实古文古人,和我们现代人距离很近很近,随时可见证人生百态,见证人心百转。

人性有多精彩,人生就有多精彩。


最后的感慨就是,在职场中遇到一个讲合作不扯皮的团队,何其有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